-
作者:季羡林(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
摘要:弥勒是佛教的未来佛,在印度、中亚与中国等地的佛教神坛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对汉译佛典中弥勒与梅(口旦)利耶这两个译名所本的文字及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了缜密的考证。作者指出,对弥勒的研究,实际涉及印度佛教是通过什么渠道经过什么媒介传入中国的。本文的目的不是全面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重点探讨弥勒这一名称的起源以及如何传入中目的问题。作者认为,"弥勒"一名不是来自梵文,而是未自吐火罗文。在中国后汉、三国时最早的译经中出现的就是"弥勒",而不是"梅(口旦)利耶",足征佛教传入最初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新疆一带古代少数民族的媒...
-
作者:郭振铎(1)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历史系
摘要:《大越史记金书》是越南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史学巨著,它是研究越南封建社会史极为珍贵的古文献资料。该书在我国藏有善本。本文重点介绍了《大越史记全书》编撰的全过程。该书从最初版本《大越史记》,至《史记续编》、《越鉴通考》、《大越史记本纪续编》.直至《大越史记全书》的最后完成,前后历时218年,经过13位史学大家之手笔。作者对《大越史记全书》在其形成过程中在内容,结构、体例等方面的变化、进展和演绎等等都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并对《全书》的各种版本及其编撰者和各个时期的传统的史学思想也作了简炼的介绍。
-
作者:刘辉(1)
作者单位:(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金瓶梅》研究,同中国其他古典小说名著的研究相比,一直显得比较冷落沉寂。近十年来,人们逐步看到了这部诞生在16世纪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小说的不可低估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从而兴起了研究的高潮,形成了"金学热"。本文对十年来的《金瓶梅》研究,从作者、写定者、评点者、成书年代诸问题,到创作主旨、艺术成就、人物形象的分析,均作了全面的论述,高度肯定了研究取得的成绩和突破,同时也指出了——尤其在作品本体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研究的前景。文章还概述了几百年来人们对《金瓶梅》的种种议论,兼及海外学人探...
-
作者:林定夷(1)
作者单位:(1)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要:科学进步的目标是中外哲学界争执不休的大问题。西方许多科学哲学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建立了自己的目标模型,本文提出了"实际的可检测性目标模型"。这一模型含有以下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的要求:1.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匹配;2.科学理论的内在统一性和逻辑简单性;3.科学在总体上的实用性。作者对上述三点从理论上作了详尽的阐释,并以光学中的波动理论与微粒说的发展为例作了辅助性说明。最后,作者用自己的理论对劳丹的"科学进步的解决问题模型"进行了剖析。
-
作者:王干才(1)
作者单位:(1)西北政法学院马列所
摘要:本文对颇有争议的矛盾范畴作了较深入的辨析。作者认为,矛盾范畴在认识史上经历了一个主要是实体范畴向关系范畴的嬗变过程;科学的矛盾范畴应是一个关系范畴而非实体范畴,它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所具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必须区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这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不能因为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相同而否认辩证矛盾的科学性。由此作者对那种主张把"不确定性升华为对立统一规律的精确表述",以取代矛盾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的观点提出了批评。
-
作者:方立天(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指出儒学和佛学所探讨的对象都是人,它们都对人生价值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独特的说明,人生价值观是两家思想的核心。儒家主张现实主义,佛教主张出世主义,由此在对待人的地位、生命、生活、理想、生死等问题上,两家有相异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但儒佛在突出道德价值的重要意义、重视内向自律的修养方法和强调人性本善等方面,又有相近、相通之处。儒佛的人生价值观是古代东方学者对人类自我反思的认识成果,在弃除其中的等级观念、出世主义和轻视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等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有分析地继承它们重视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的合理因素。
-
作者:胡代光(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中,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方面如推理分析,测算技术、管理手段等是可以的,但不能盲目推崇,全盘照搬。我国的经济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不是由所有制产生的,归根结蒂是管理体制问题。文章详细评析了"财政赤字无害论"、"通货膨胀有益论"和"市场万能论",指出这些论调是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不符合我国国情。西方国家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可借鉴之处,但二者如何配合,西方经济学也没有解决。我国要使微观放活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应有计划地确立相对价格体系和合理...
-
作者:钱文忠(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东语系
摘要:马鸣在古代印度佛教史与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他的《佛本行经》一书更是名闻遐迩的杰作,其汉译本是我们今天研究佛陀生平的重要资料之一。国外学者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对《佛本行经》的研究。但是,他们的兴趣主要在梵文本上。作者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汉译本为参照,在本领域中第一次将现存梵文本进行系统归类,对比研究了梵汉专名的对应情况,并考察了汉译本的来源,填补了我国在马鸣研究领域中的空白。
-
作者:于光远
摘要:本文认为,建立和发展新学科是科学发展中的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所谓新学科,就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正在建立的学科。在我国,新学科要有独创性,同时也要有社会主义的和中国的特点。作者从我国近年来已经建立或尚在酝酿中的众多的新学科中,选出"生产力经济学"、"聪明学"和"社会主义社会团体学"三个典型例子,分析了建立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学科中容易遇到的几个问题。归纳起来,这些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特定而明确的研究对象;(2)该学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3)该学科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4)该学科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
-
作者:韩明谟(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本文概括回顾了我国社会学十年来恢复发展的简要过程和成果,论述了费孝通教授所领导的"小城镇和城乡发展研究"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学学科建设作出的贡献。文章认为,这项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小城镇和乡镇工业发展模式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道路。文章还指出,在这项研究工作中,通过长期大量的调查实践,社会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也有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