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葆寓
摘要:宋代的婚姻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妇女问题,是一个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近年来,张邦炜同志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婚姻与社会》(宋代)一书,便是他近年来研究成果的一个小结。严格地说,《婚姻与社会》(宋代)一书,还不是一部全面研究宋代婚姻制度史的著作,作者只是摘取若干专题,进行了既可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的探索。作者力求避免泛泛的叙述。
-
作者:张亦工
摘要:长期以米,中国近代金融史研究侧重于外国在华金融势力和近代中国的新式金融业,而对中同旧式金融业研究甚少。自本世纪初以来,有关研究著述屈指可数。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有一些学者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但成果寥寥。究其原因,自然非止一端,除了因为以前的研究规范可能使得多数研究者对旧式金融业较少研究兴趣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关史料大多散佚。
-
作者:王泽应
摘要:万俊人同志积数载面壁之功,终于写出了《萨特伦理思想研究》一书。该书以冷峻峭拔的理性静观,严密细致的逻辑推论,将萨特伦理思想的体系结构、脉络主线、基本特征与内在矛盾等,展示于我国学术界面前。它是我国迄今为止首部系统研究萨特伦理思想的专著。萨特被誉为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的巨擘,对他的伦理思想的研究,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困难。萨特本人对"令人苦闷的道德问题"非常感兴趣,立志要撰写一部全新的系统的伦理学著作。
-
作者:李茂生;何煦
摘要:从规范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经济系统的根本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资金使用效益状况,对宏观经济的有效增长、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刘溶沧同志的《社会主义资金使用效益研究》一书。
-
作者:陈荣耀
摘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王慎之教授所著《中观经济学》,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理论园地绽开的一朵新花,读后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倍受启发。 (一)中观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中观经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经济科学。中观经济的含义。
-
作者:洪峻峰
摘要:在当前文化讨论的热潮中,汪澍白教授推出了一部颇具特色的新著——《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这是他继专著《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后,从近代中酒文化论争的角度,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新成果。该书集有九篇论文。前八篇,作者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毛泽东早期的政治活动,历史观、美学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探讨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最后一篇《蔡和早期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
-
作者:赵敏俐(1)
作者单位:(1)青岛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从中华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与心理习惯入手,论述了秋与中国文学相思怀归母题的关系,并由此探讨了相思怀归意象的变化形态及其哲学内涵。作者认为,秋与中国文学相思怀归母题的关系,发端于中国古老的农业经济形态下眷恋土地与家庭的农民心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冬窟夏庐的生活方式与婚姻等生活习俗。而牛女故事的传说和悲秋的生命意识出现于相思怀归母题之中,则从客观物象和人生哲学两个方面标志着这一母题的成熟。秋与中国文学相思怀归母题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审美观念及其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
作者:叶秀山(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侧重从西方哲学传统、特别是欧洲大陆近代和现代的哲学思潮出发,分析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在反对欧洲近、现代传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福柯对西方近代"逻辑主体性原则"和现代"历史主体性原则"的批判,使他的考古学意义下的人及其思想产品最终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而成为一种关系的总和,从而使知识考古学在更深到的层次上打击了西方哲学中人类中心论传统。人的思想、知识、科学失去自身独立发展的连续性,而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关系和制度之中。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在知识考古学意义下"话语"的陈述性特征,使它与语言学的句子、逻辑学的命题区别...
-
作者:杨启亮(1)
作者单位:(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
摘要:本文评价了古典儒学的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和教育过程观,兼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观作了跨文化的分析比较。作者认为,古典儒学的人本不是个人或自我的人本,其教育目标以超功利的道德为核心,其教育过程模式则为社会→自我。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以自我价值实现和潜能发挥为核心,过程模式为自我→社会。二者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对它们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才是应有的科学态度。
-
作者:马戎(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考察了建国40年来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从社区研究的角度讨论了其内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强调指出:集市贸易和乡镇企业是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两个支柱。文章论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几种主要形式,政策因素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以及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中的意义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