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永昌
摘要:探讨人类认识的发生、起源及其史前的发展,是哲学认识论研究最富于魅力的基本课题之一。然而,以前我国哲学界却很少有人问津。近年虽有所改观,对原始思维、语言与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及认识发生学等方面的研究,都直接或间接涉及了人类认识的起源问题,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多是翻译或评介外人研究材料,自己的研究成果则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因而总的说来,
-
作者:光茂
摘要:李维安、朱光华著《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是一部国内较早的系统探索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的理论专著,颇富新意。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进行历史分析,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主轴,揭示出对应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股份制经济的形态演变,指出财产所有权的分裂(投票权的易位)和法人所有制的崛起,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股份经济和资本主义股份经济同属现代股份经济形态,
-
作者:徐思彦
摘要: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完朱成甲的《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这是作者倾注10年心血,献给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的一部力作。全书共15章,从清末改良运动写到辛亥革命、反袁斗争、五四运动,比较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了李大钊在这一历史阶段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直至信仰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艰苦曲折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往,人们较多研究五四运动以后的李大钊。
-
作者:郭墨兰
摘要:《两汉哲学新探》是一本哲学史断代研究的论文集,收有论文16篇,可分为四个部分:人物评传3篇,《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6篇,董仲舒哲学思想研究4篇,《白虎通》研究3篇。本书是于首奎同志近30年来辛勤探索成果的结晶。两汉是中国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而两汉哲学则处在战国百家争鸣和宋明理学这两个高峰之间,承前启后,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
作者:刘秀生
摘要:原子内部世界的哲学解释是本世纪哲学上的一大难题。爱因斯坦和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持续了数十年,至今仍未定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近两年才真正有些起色,此前许多年只是作些非理性的批判、利用。近年来的研究也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关于一些事实的陈述还没有澄清;大部分工作都还停留于既有的解释模式,或是走科学哲学的老路子。
-
作者:王化信(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上的刘文璞等三同志的文章《关于农村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阅后颇有感触。我感到,一方面该文对于我国近几年私营经济的发展确实作了不少调查研究,许多看法是发人深省的;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观点欠妥,有的观点有明显错误。现提出几点与刘文璞等同志商榷。 1.能否说"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剥削"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刘文璞等同志在文中写道:"在私有制社会里,剥削是积累社会财富的一种形式。剥削所得愈多,意味着剩余产品愈多,从而社会积累也愈多。
-
作者:张岱年(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价值的第一层含义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除此之外,价值还包含对需要的层次和需要的主体进行评价的问题。从不同需要之间包容与被包客的关系来看,整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从人所异子禽兽的特有的需要来看,精神的需要高于物质的需要。人类的价值应该就人类与其他物类的比较而言,自我的价值应该就自我与别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人类的关系而言。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其中真是认识的价值,善是道德的价值,美是艺术的价值。作者还就人格与生命的关系以及"德力"、"义利"、"理欲"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作者:汤一介(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思想家——孔子、老子和庄子对真、善、美人生境界的追求作了比较分析,指出他们的不同在于——孔子:善←美←真;老子:真←善←美;庄子:美←善←真。作者认为,从真、善,美问题的价值论上看,与西方哲学家相比,孔子接近于康德,老子接近于黑格尔,庄子则与亚里士多德、谢林有相似处。我国先秦时代的哲学之所以丰富多采,不逊色于古希腊和印度,正是因为当时的哲学家具有多元的价值取向。
-
作者:张静(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迟发展效果对第三世界国家和我国现代化所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现代化具有不同的起步类型。早发展国家现代化起步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许多因素现已不复存在,迟发展国家则受到迟发展效果的制约。作者分析了迟发展效果的一般表现形式及我国面临的特殊问题,认为面对这一现实,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作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
作者:贺圣达(1)
作者单位:(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摘要:从百余年前起,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南诏国是泰人建立的说法(即"南诏泰族王国说"),这一说法流行至今,影响甚广。本文作者依据大量史料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力地驳斥了这种观点,明确地指出,公元7—9世纪存在于中国西南部以云南洱海和滇池地区为中心的南诏国,是中国彝族和白族先民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因此南诏国所在的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领士的一部分。本文作者系统地论述了"南诏泰族王国说"产生及传播的根源,指出它的出现是为帝国主义侵华目的服务的,同时适应了本世纪前半叶泰国统治阶级的"大泰民族主义"心理。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