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舒芜(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本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要出版的陈迩冬选注的《韩愈诗选》的序言,本刊在发表时已略作删节。文章肯定了韩愈是在盛唐诗歌极盛难继的情况下把中国诗歌继续推向前进的人,认为韩愈在李白、杜甫之后,在诗歌的美学境界和语言风格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不美之美"和"非诗之诗"两大特点,对中晚唐诗,尤其是对宋诗,有着巨大的影响。文章从韩诗的整体品评了它的优劣。在留传下来的四百来首韩诗中,本文直接论及的有五十来首,但不一定都是诗选中选到的。
-
作者:王雷(1)
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
摘要:本文在肯定斯大林对民族所下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定义的同时,对斯大林关于民族不可能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形成的论断提出了异议,认为它对欧洲来说是正确的,但对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就不完全正确。文章围绕斯大林关于民族形成的四个特征,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状况,论证早在我国秦汉之际汉民族就已逐渐具备了这四个特征,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
作者:赵葆寓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我对《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所发曹三明:《明清封建法制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一文中的一段引文核对了一下,并发表一点看法。《明清封建法制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一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恩格斯在谈到经济发展的问题时,曾作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国家权力可能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那时事情就会发展较快;国家权力可能逆着经济发展方向起作用。
-
作者:何祚榕
摘要:为什么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既然斗争性是普遍存在着的,而同一性与斗争性又须臾不可分离,那末为什么不能说同一性也是绝对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被公认为哲学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对此,《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工作人员何祚榕撰文作了解答和论证。
-
作者:哈利·马格道夫
摘要:美国《每月评论》杂志社总编辑哈利·马格道夫先生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苏绍智同志的一封信中,对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的李悦、陈胜昌的《试论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一文的某些段落作了评论,现将有关部分发表如下:读了李悦和陈胜昌的论文《试论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文章就有关工业企业结构若干关键性问题所作的深思熟虑的分析和出色的归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
-
作者:何祚榕
摘要:拙作《论能动性》引出了李鼎文同志的一篇商榷(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三期)。究竟"能动性"是只为人所专有,还是万物皆具有呢? 据我对"能动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使用这一词的词义的考察,得出"这种由物自身主动积极地起动力作用的活动性能即能动性"。而鼎文同志则认为只有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才是"能动性"。可能别的同志还有别的理解,例如,有人认为:动物也有能动性,而非动物则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继续探讨。这里想谈的是:李鼎文同志所引的几段马克思的话作为"只有人才有能动性"
-
作者:李质明(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先验对象"的剖析,从一个侧面探讨了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康德一方面强调先验对象对于知识的客观实在性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又把先验对象看成心智之物。这是康德哲学二重性的集中表现。作者对康德提出的物自体、先验对象和本体这三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考察,指出:物自体有两层含义,即作为感性认识的源泉和作为超越感性经验的理念;与之相应的便是先验对象和本体这两个概念。文章还分析了康德的不可知论,指出:康德并不直接否认科学知识,他所否认的是超验知识。
-
作者:文达三(1)
作者单位:(1)湘潭大学
摘要:千百年来,诗论家们一直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对其具体内涵很少阐释。本文从色彩、线条、构图三个方面对王诗做了深入分析,认为王维自觉地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引进诗歌领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他的诗具有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使形式和要表达的内容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结合。文章论证了王维诗歌的独创性,有助于人们了解王诗的特点和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
-
作者:唐有伯(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它是一种"人学"。本文以存在主义的"此在"概念为中心线索,考察了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关于人的论述,力求刻画出这一哲学所描绘的人的形象以及它与马克思主义分歧之所在。文中指出:存在主义离开了社会关系来考察人,把人的"存在"规定为自我同自我的关系,即能够反思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并且认为"存在"不仅是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根据,也是世界万物的根据。这实际上是用"存在"派生出整个世界,把世界看成是由人的意识组织起来的。存在主义认为人的真实存在,是人的自由存在。人的自由是无限的、绝...
-
作者:刘建兴(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读了《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四期蒋学模同志所写《按照列宁的原意认识帝国主义的垂死性》一文(以下简称蒋文)和宦乡同志对蒋文的几点意见后,有启发,也有点异议。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定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近年来,这个命题愈益成了科研、教学中的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