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龚金国(1)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分析了制约Ⅰ、Ⅱ两大部类生产发展速度对比关系的一系列重要因素,然后对照考察了列宁之后几十年来世界各国两大部类生产发展速度对比关系变化的史实及其规律性趋势,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在现代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两大部类发展速度日趋接近。因此,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非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适合的客观规律。
-
作者:刘奔
摘要: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比较注意认识对客体的关系,强调认识对于客体的依赖性,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认识论的研究,不应止于这一个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刘奔发表文章,指出人们的认识不仅依赖客体,而且与主体有密切关系。他说:如果不同时注意到认识与主体的关系,不研究主体的具体性质,也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阐明认识的本性和规律。
-
作者:李宗一(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在肯定资产阶级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的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主导作用时,着重阐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一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不同意中外一些论著把收回利权运动描述成纯是立宪派一派所领导,而与革命派渺不相干。文章用具体事实说明了在各省收回利权运动中,革命派是一支坚定的、活跃的力量,是运动中的激进派,而且正是在革命派的推动和领导下,四川保路运动才成功地转变为民主革命的一个步骤。文章也指出了革命派在这次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弱点,但认为这不应妨碍对他们所起积极作用的如实评价。
-
作者:叶小文(1)
作者单位:(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社会学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社会学的发展是一个从原始综合到经验实证再到辩证综合的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当代社会学正酝酿着向辩证综合阶段发展的趋势。这一进程的具体表现虽有不同,却都是社会学内在矛盾的展开形式。对社会机体的整体综合与局部分析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学发展的内在矛盾。由此决定了这门科学在结构、对象、方法上的若干特点。
-
作者:钱学森(1)
作者单位:(1)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摘要:近年来,作者主张从宏观的角度、从加强与改善党对各项社会事业领导的高度,建立各有关社会事业的现代组织管理理论。本文是作者的这一主张在精神财富创造事业问题上的展开与深化。作者提出,对应于研究物质财富生产事业的经济学,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新的社会科学——文化学。为此,作者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在我国的国策中为什么明确规定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由。作者指出,文化学是组织管理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是一...
-
作者:林子力
摘要:本文考察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的联产承包制发展演变的过程,对集中劳动和按工分计酬的旧有模式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从中揭明中国农业的两重特性及其所导致的两方面的要求,即劳动者分散独立的劳动和联合体对生产过程的统一控制、协调。作者认为,说明联产承包制的经济性质,关键在于对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内部劳动分散独立进行,劳动报酬不通过工分而直接为个人从产品中获得这两个使人迷惑的独特经济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为此,通过一定的逻辑线索,对这两个现象作了剖析。其中,分别劳动方式和生产关系,阐明了联产承包制统分结合、两层...
-
作者:王淑秧(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联系新文学史和丁玲的创作道路,从比较的角度论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真实地反映土改运动,塑造众多的生动的农民形象以及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对这部长篇小说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上的历史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评价。
-
作者:杨志广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北京召开了首都学术界讨论施耐庵文物史料问题座谈会,邀请在京的古典文学、历史学、文物学和文字学专家学者对新近在江苏省兴化县和大丰县发现的有关施耐庵的文物史料进行辨析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同志以及兴化、大丰两县的有关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并在会上展出了有关的文物和文字资料。
-
作者:朱剑农(1)
作者单位:(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水平以后,绝对地租是否存在?它的直接来源是什么?一直是经济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土地关系的实际,对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论断,认为,绝对地租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它的直接来源是农产品的垄断价格,这种垄断价格与构成垄断地租基础的"真正的垄断价格"不同,不是由购买者的购买欲与支付能力决定,而是由农产品的价值决定,即农产品的价值高出生产价格的余额。这个"余额"的实质,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
作者:王忍之(1);桂世镛(2)
作者单位:(1)红旗杂志社;(2)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
摘要:指令性计划作为计划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所有权既不能同使用权完全不分离,也不能同使用权完全相分高。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产品和骨干企业实行指令性计划,是保证指导性计划有效执行、保证市场调节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必要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指令性计划,不仅不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相排斥,而且正是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相适应的。无论是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还是市场调节,都要利用价值规律,只是利用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