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严书翰(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
-
作者:郑方辉(1,2);廖逸儿(3);卢扬帆(3)
作者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510640;(3)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州510640
摘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绩效评价包含支出和收入绩效评价,旨在追求公共财政的公信力,体现评价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始于2003年由财政部门主导的我国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开启了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序幕,但本质上仍为政府内部的目标性评价,甚至说是审计的简版,存在着理论悖论和现实矛盾,体现为体制机制不顺畅、目标功能不明确、组织流程不规范、法规依据不充分、技术体系不科学、结果应用不到位,难以形成有效的纠错及监督机制。现实条件下,构建由人大主导、政府部门协同、第三方实施的财政绩效...
-
作者:贡华南(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241
摘要:随着"形"到"形而上"的演化,先秦哲学确立的"形"范式遂逐渐转换为"体"范式。魏晋之际,新形名家再度崛起,高扬"形(名)"。作为对此的回应,其他思想家则分别从儒家、道家立场出发,以"体"来拨正"形"。王弼将"形"与"体"划分为两个层次,"形"为实存之"然","体"为"所以然",从而使"形"彻底被贬抑,"形体之辩"最终自觉确立起"体"范式的主导地位。宋儒一方面以"未尝无"、"见在底"与"合当底"统一来诠释与规定"体",继续推进相应思考;另一方面,将"理"提升至"所以然"与"所当然"的统一,进而以"理"规定"体"。作为"所当然"的"体"被用于摹写"人",但不能用来描述...
-
作者:王小盾(1)
作者单位:(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温州325035
摘要:在书写产生之前,人们主要用听、说来交流和传播知识。通过长期实践,上古中国人建立了对耳和听觉能力的认识与崇拜,也建立了与视觉相对的听觉知识系统,亦即由气象学、历律学、诗学、度量衡学、阴阳学说和各种夜晚知识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以"风""气"为核心概念,在以耳听风、以音律察气、以声音通神、吹律管听军声、发人声听军声、吹律命名、候气等仪式活动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三才""阴阳""丝竹不如肉""声气相应""听之以气""同律度量衡""乐从和"等理论。其承载者则是与"史"相对、以"师"为名的瞽矇集团。直到公元6世纪或更晚的时候,中国主流音...
-
作者:周华(1);戴德明(1);刘俊海(2);叶建明(3)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3)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因具有严重的顺周期效应而备受指责。该准则下的财务报表混合列报会计数据和金融分析数据,导致财务报表的公益作用大为减弱。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分析说明,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均有弊端。坚持"根据法律事实记账"的原则,采取"历史成本会计+公允价值披露"的方式,在财务报表中区分法律事实和金融预期,是妥善解决企业财务报表遵循国内法律和兼顾国际趋同这一矛盾的可行之策。
-
作者:冯果(1);段丙华(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430072
摘要:在个体法与团体法的不同视角下,股东权利处分不仅体现为个人财产权处分,更被视为公司组织体的交易行为。股权处分行为已经超越民法上的契约交易,呈现出商事法上组织交易的特征。公司章程及立法中普遍存在股权处分抑制条款,这正是股东意志自我约束和来自公司团体意志乃至社会公共意志限制的反映,体现了股东与公司之间复杂的意志关系。组织交易的特殊性决定了简单地套用合同理论处理与商事组织有关的商事纠纷具有局限性。公司法上自治界分的实质是维护组织体信赖关系的和谐、追求组织治理稳定与实现法益平衡。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均应在强调...
-
作者:庞珣(1);王帅(2)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
摘要: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中美关系和现有国际秩序的影响,是当今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通过实证研究,从对外援助的视角考察中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美国利用其对外援助在联合国大会"买投票"的效果,可以发现中国外援通过外交政策偏好机制、脆弱性机制和可信性机制降低了美国外援对联合国大会投票的操控能力。但这并不是中国的主观战略选择,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以中美外援在国际政治中的博弈为切入点,直面中美之间真实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将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也有助于理解对中美关系进行风险管...
-
作者:叶卫平(1)
作者单位:(1)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深圳518060
摘要:现代反垄断法分析模式是反垄断法适用的核心环节。中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执法和司法机关在分析模式的适用上存在差异,导致同案不同判等有悖法制统一性的后果。选择恰当的反垄断法分析模式,应兼顾经济分析和法律形式主义两方面的可能贡献,在借鉴国外成熟制度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前中国反垄断法制度构成、实施机关能力和经济分析供给状况等约束性条件,确保分析模式选择与经济分析的复杂程度、实施机关的专业水平以及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守法成本等相互匹配。在制度设计上,应审慎解释立法目的条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为类型化处...
-
作者:戴建国(1)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上海200234
摘要:历史上的永佃权和田底田面权最初产生于宋代。宋代日趋成熟的典权关系为土地流通、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地权的进一步分化,为后来田底、田面权的流行提供了条件。北宋时官田佃户的永佃权事实上已经形成。到南宋,独立的田面权在官田中已经清晰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田租佃关系中也已经产生了永佃权。在民田方面,宋代佃农已经拥有稳固的租佃权,但永佃权尚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只在局部地区出现。宋代土地产权多元化的发育成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对于进一步激发产权权能所属各方的经营和生产积极性,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以...
-
作者:李永东(1)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文学院
摘要:"假洋鬼子"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伴生物,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复杂性紧密相关,它是透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意愿与矛盾的一面镜子。文学中的"假洋鬼子"形象可分为喜剧型、悲剧型和悲喜剧混杂型三种,并经历了以下嬗变:从"中西合污的纨绔子弟",到"新旧彷徨的求新变异者",到"身份犹疑的留学生",再到"挟洋自重的市侩洋奴"。"假洋鬼子"的文学构型是以半殖民地社会为基础背景,以文化身份为重点,沿着身体身份、民族身份、社会身份这三个维度展开。在辫子与思想启蒙、乔装与身份认同、权势与复制时光等表述上,"假洋鬼子"文学形象有其独特分析透视价值。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