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邓骏捷(1)
作者单位:(1)澳门大学中文系
摘要:西汉刘歆《七略》创立的"诸子出于王官"说,今见于《汉书·艺文志》。通过辨析"诸子出于王官"说与《周礼》所载王官的关系,并考察《七略》的内容,可知其为《七略》学术史观"学术出于王官"论的主要支柱。这是刘歆藉先秦典籍传承制度联系王官之学与西汉学术文化所建立的古今学术源流体系。而"诸子出于王官"说的"以经观子"批评方式,以及"融子入经"的理论意图,则是对西汉儒家经学吸收融会周秦诸子百家之历史趋势的建构性解释。"诸子出于王官"说是刘歆站在经学立场统摄诸子的理论表述,旨在强化汉朝五经官学的权威性,充分反映学术大一统下的汉家...
-
作者:冯颜利;段忠桥;吴忠民
摘要:在正义理论的思想光谱中,“马克思与正义”问题居于研究的聚焦点。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思想逻辑对西方正义观念的解蔽与重大变革,为人类正义问题的破解和正义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全面把握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研究员冯颜利认为,正义根源于实践,必然体现一定阶级利益的正义原则和应然状态的现实逻辑和理想逻辑的统一。在唯物史观...
-
作者:吴忠民
摘要:所谓社会公正,是指给每个人所应得,亦即社会成员应当“得其所应得”。①对现代社会而言,社会公正极为重要,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制度安排的基本价值理念依据,改革发展应当“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由此,准确理解并推进社会公正,必然成为事关基本制度安排与重要政策制定的重大议题。
-
作者:段忠桥
摘要:在20世纪70—80年代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那场大讨论中提出的著名命题——“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我们且称之为“伍德命题”),①不仅在英美学界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对我国学者当下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伍德的相关论著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此命题,并对其做出有说服力的回应,对于推进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正义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尹文耀(1);李芬(1);姚引妹(1);颜卉(2)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杭州310012;(2)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上海200444
摘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广义高龄化进程,主要表现为整个人口系统具有不同社会经济意义的各大年龄组人口中低龄组人口占比下降,高龄组人口占比升高。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未能改变这一大趋势。高龄化前期阶段(2011—2060)是广义高龄化高速发展阶段,有多个高龄化速度高峰,各大年龄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和内部结构也将处于波动震荡之中。从广义高龄化角度看,中国未来主要蕴藏着四大系统性人口红利,面临着四大系统性人口风险。高龄化前期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最重要时期,社会如能适应这种以高龄化为取向的大趋势,将会赢得长期发展的主动权。
-
作者:朱梦冰(1);李实(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利用2013年住户调查数据对现行农村低保瞄准问题的分析表明,若依照收入贫困标准,农村低保的瞄准率水平很低;而按照多维贫困标准,农村低保的瞄准率有所提高,但覆盖率仍然较低。为逐步实现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的"两线合一",低保户识别标准需从单一收入标准向多维贫困标准转变,形成统一的低保标准,制定统一的识别方案,同时增加低保覆盖面和低保金投入,使低保制度真正起到兜底作用。
-
作者:蒋大兴(1);王首杰(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创新商业模式,鉴于其迥异于传统经济,既有规则不能完全满足其规制需求,应进行规制创新。目前,各地政府对车辆共享和房屋共享等代表性共享经济类型的规制态度分为三种:明令禁止、未明确表态和明确允许。上述差异性规制策略表明共享经济规制理念和逻辑存在分歧。按照理念—原则—方法的分析思路,法律对共享经济的规制,首先应彰显鼓励创新的理念;其次,应贯彻激励性规制、创新规制、差异性规制和公共性规制原则;再次,应采取法律关系类型化的规制策略锁定规制点。平台法律地位、劳动关系、竞争法则是共享经济规制的核心...
-
作者:薛澜(1);赵静(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政策过程的时间维度是理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和国内治理的一个理论切入点。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呈现新的特征:政策制定环节被删简,政策执行作为决策补充而表现为权衡与协商的过程。"决策删简—执行协商"作为灵活的过程模式,是在当前中国大量政策议题涌现情形下塑造出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政府依赖决策删简机制,能够有效化解决策中面临的社会压力与多元利益,提升政府公共决策和应对外界压力的能力;在执行协商机制下,政策方案逐步细化,利益冲突被内化解决,整体上可以保障深化改革的向前推进和政府治理的系统稳定。因此,这种模式适应于现...
-
作者:黄宽重(1)
作者单位:(1)台湾长庚大学/长庚医院
摘要:南宋政局变动频繁,史料多元零散,影响研究议题的开展。为深化南宋政治史研究的议题与内涵,在重视典籍版本的选择及深度解读史料之外,更应该细察南宋政局快速变动的复杂因素,厘清时空背景与发展脉络。从政治忌讳、人物评价、人际关系三个视角,将人事、时间、环境三项因素结合观察,可以看到南宋政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变动性,政治人物在现实政治的冲击下,采取了多样的因应方式;除了群体性的对立与对抗之外,个人的角色与人际关系,也有着不可轻忽的分量。从中期能深切掌握政治发展的全貌,理解南宋包容政治背后的深一层意涵与人物评价变动的因...
-
作者:李云飞(1)
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广州510632
摘要:查理曼统治时期钦差巡察发展成为加洛林帝国的重要制度,这是疆土大幅扩张、亲自巡行减少、帝国趋于和平三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钦差巡察拓展到帝国核心区之外的分王国和边疆区。地方显贵和宫廷仆从都是钦差的重要来源。虽然钦差们很少严惩伯爵等地方显贵,但是他们的巡察无疑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强化了地方显贵的义务,纠正了一些显贵的失职渎职行为。国外学界近来有低估查理曼统治时期钦差巡察历史作用的趋势。对此,我们应当慎思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