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与体之辩”到“体与理之辩”--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范式之嬗变历程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贡华南(1)
署名单位:
(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241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8981
发表日期:
2017
页码:
128-148
关键词:
形与体之辩 体与理之辩
摘要:
随着"形"到"形而上"的演化,先秦哲学确立的"形"范式遂逐渐转换为"体"范式。魏晋之际,新形名家再度崛起,高扬"形(名)"。作为对此的回应,其他思想家则分别从儒家、道家立场出发,以"体"来拨正"形"。王弼将"形"与"体"划分为两个层次,"形"为实存之"然","体"为"所以然",从而使"形"彻底被贬抑,"形体之辩"最终自觉确立起"体"范式的主导地位。宋儒一方面以"未尝无"、"见在底"与"合当底"统一来诠释与规定"体",继续推进相应思考;另一方面,将"理"提升至"所以然"与"所当然"的统一,进而以"理"规定"体"。作为"所当然"的"体"被用于摹写"人",但不能用来描述"物","体"的描述功能被挤压而受限。由此,"理"压倒"体"而被确立为新的思想范式。从"形与体之辩"到"体与理之辩","形"、"体"、"理"三范式的自觉嬗变,呈现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脉络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