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光潜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编辑室负责同志: 承寄来张契尼同志的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译文商兑的文章,忙乱中抽暇细读一过,对经典著作应有新的译本是个极重要的建议。我在《费尔巴哈论纲》、《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试译和其他有关文章中,已多次作过同样的呼吁,所以读到张文,很感兴奋。张文是一篇好文章,有独到的见解。关于译文问题,有些确实不易解决,张解大半比原译较好,不过也有尚待商酌处。Par 2第一例,便是其中之一。略写几点一般性意见供参考。
-
作者:许德民(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三期刊载肖灼基同志的《论我国物价运动规律》一文认为,有升有降是我国物价运动的必然趋势。对此我提出以下商榷意见。该文是从价格必然以价值为均衡点作波状运动得出这个结论的:"商品经济的历史表明,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不断变动’和‘时涨时落’的。……它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形式。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价格的上下波动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升有降是我国物价运动的必然趋势。"(第四六页)
-
作者:吴桂藩(1)
作者单位:(1)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思维和语言的起源的分析,提出了思维和语言不是同一事物的"内核"与"外壳"的关系,也不是同时产生的。作者认为思维是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产生的理性现象,语言是以声音为前提的物质现象;思维萌芽于远古时代的猿类,半思维起于人科之始的腊玛古猿时代(一千四百万年前),人造工具的出现(三百万年前)标志着思维的形成;而语言的起源和形成则比思维要晚得多:语言萌芽于南方古猿时代(三百万年前),半语言起于一百万年前,语言的成熟则是原始人进入最后二、三十万年时期的事情。
-
作者:王军(1)
作者单位:(1)云南省历史研究所
摘要:基诺族是一九七九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的少数民族。关于这个民族解放前的社会形态,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作者曾参加对基诺人的民族识别调查工作。这篇文章,就是他通过自己的亲身考察,并参考有关的调查资料,对基诺族社会形态的某些特点作出的初步分析和探讨。
-
作者:刘光第(1)
作者单位:(1)中央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纸币代表黄金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纸币和黄金的联系的一个主要表现在于纸币的发行和流通必须遵循金币流通规律。作者不同意薛暮桥同志的关于人民币是通过综合物价指数代表各种商品价值的观点,认为明确人民币和黄金的联系,对于稳定币值和物价、爱惜金子、开辟黄金来源、节约黄金使用,等等,都有重要意义。
-
作者:张一文
摘要:本文对太平天国后期(一八五六至一八六四年)战争从战略角度作了评述。作者认为,一八六○年秋开始的第二次西征,是后期战争成败的关键,太平天国领导者如把战略打击目标不选在武昌,而选在祁门曾国藩大营,将可能夺回战争主动权,改变整个后期战争的面貌和进程。作者还认为,李秀成撤离武昌外围后接着进攻上海是又一战略失误,它不仅加速了安庆的陷落,而且使整个军事形势急剧恶化。作者肯定李秀成"让城别走"的主张,认为这是太平天国当时唯一的出路。作者还分析了太平天国所以迅速覆亡的原因。
-
作者:张契尼(1)
作者单位:(1)《历史研究》编辑
摘要:作者根据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德文原本,并参照英、俄、法、日六种译本,对这篇著作的汉文译本作了校勘,指出了若干值得商榷之处,并以此作为例证,说明译事之难,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则更难。作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我国翻译出版,译文严肃认真,是一项巨大成就,但不是一次翻译就能圆满成功,因此,应该重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问题,需要多种译本出现。
-
作者:田江海;利广安
摘要:为了推动综合平衡理论问题的研究,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前不久由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辽宁省计委经济研究所联合发起,在沈阳召开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讨论会。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综合平衡与计划工作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要不要坚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这是一个关系极其重大的问题。讨论中,许多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也是计划工作的基本方法。
-
作者:吴海峰(1)
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经济系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的金汶同志的文章,对按劳分配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作了较深刻的论述,是一篇好文章。但文章中有一个论点是值得商榷的。文章说:'不管在什么社会里,生产机器所必需的劳动量小于机器所代替的劳动总量,这个机器才有使用和推广的可能。如果C′为机器所代替的劳动总量,C+V为生产机器所必需的劳动量,那末,C′>C+V。设其间存在的差额为A,那末,A=C′-(C+V)。这个A(即差额)从何而来呢?究其根源,则是机器的发明者和改良者所曾付出的复杂劳动(脑力劳动)。机器发明者、改良者所付出的复杂劳动加上机器生产者所...
-
作者:王永江
摘要: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学界,联系建国三十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个讨论首先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发起,从一九七九年七月开始,组织在京的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几次座谈。接着,《人民日报》于同年十月二十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要真正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以后,随着对国民经济调整意义的认识的不断加深,讨论逐渐深化。一九八○年十二月上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