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祚榕(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编辑室
摘要:本文认为:能动性即主动积极的起动力作用的活动性能;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的能动性,也承认精神的相对能动性;能动性也是实践所具有的特性;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其能动性包括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本文不同意吴建国、崔绪治两同志认为"必须从实践的特性中剔除能动性"的观点。
-
作者:王永江;杜一;汪盛熙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包括建立合理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为了正确认识现行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探讨正确的改革方向,北京地区部分经济科学工作者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中旬开始,对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改革问题,进行了十多次讨论,现将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各种观点简介如下。一。
-
作者:李绪基(1)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政治系
摘要:读了贵刊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的冯建辉同志写的《我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考察》一文后,有两点意见,提出来供参考。 (一)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和选择井冈山做为根据地的时间问题。
-
作者:郑林庄(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研究所
摘要:在如何发展我国农业,特别是怎样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问题上,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本文参考外国经验,结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投入农业生产的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力提高各项资源的综合生产率,即文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效率,而不应只强调提高土地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吴建国、崔绪治同志的《坚持实践观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一文之后,相继收到湘潭大学七七级学生林平、龙跃同志和上海市江浦第二中学政治教员张凌云同志的来稿,提出异议,现综述如下:
-
作者:邱汉生(1);黄宣民(2)
作者单位:(1)人民教育出版社;(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一《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刊登的《张载理气观析疑》一文是一篇精辟的论文。深入探讨一个问题,根据材料认真分析,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读后的感觉是,它平实而又深刻,有独到见解,令人耳目清新。此外,我还想说些话。
-
作者:李文治(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这是一篇分析中国地主经济制和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相互关系及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过程、发展道路问题的文章。作者认为,到明清时代,封建关系中的宗法关系、租佃及主雇间的封建依附关系,均趋向于松解。此时的农业经营者雇主,基本有富裕农民、庶民地主和缙绅地主三种类型。明代中叶,首先在富裕农民的经营中打开了封建雇佣向自由雇佣过渡的缺口。清代前期,伴随庶民地主的发展,又在这类经营中出现了自由雇佣关系。由富裕农民到庶民类型经营地主的发展,表明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道路。作者认为,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
作者:何建章(1);邝日安(2);张卓元(3)
作者单位:(1)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2)中国成本研究会;(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目前理论界对于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基础,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直接以价值为基础,产品价格构成中的利润额按平均工资利润率或平均成本利润率来计算和确定。另一种主张直接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产品价格构成中的利润额按平均资金利润率来计算和确定。本文持后一种意见。本文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改资金无偿占用制为有偿占用制,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和保护竞争,以及从单一的计划价格制度过渡为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产需双方协议价格相结合的制度,这些改革都要求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制订工业品的计划价格。同时,价...
-
作者:叶显恩(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提供了一些关于佃仆制的新材料和新看法。根据调查所得并证以文献材料,作者肯定了佃仆制的形成是以租佃关系为前提的,其身份属于农奴,带有宗族农奴的性质。佃仆制和庄田制、劳役地租制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文章指出,主人对佃仆的奴役也施行奴隶制的一些原则,但佃仆不同于奴隶。明末地主用于生产的所谓奴仆,绝大部分实是佃仆。佃仆制之所以能以农奴制的残余形态保留至解放前,这同徽州地区的一些历史特点是有关系的。
-
作者:杜书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清初戏剧理论家兼剧作家李渔对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进行了相当深入和完整的理论阐述,超过他的前辈、乃至同辈戏剧理论家,在中国戏剧美学史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着重考察了李渔如何从审美对象(戏剧意境、戏剧形象)的角度来论述戏剧的审美特性、戏剧的审美作用的发生及其特点,同时介绍了李渔对戏剧家的创作活动的某些特点,以及戏剧家与观众在审美活动中相互关系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