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来(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对张载哲学中的范畴"气"、"太虚"、"神"、"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张载哲学中的"太虚"与"气"是两个层次;"神"的一个意义即"太虚之气";"神"的另一个意义是气的变化性能,与气不可分;两宋哲学中的"理"是表示规律而不是精神,张载哲学中的"气"虽然不是物质一般,但仍是朴素唯物主义。根据这些分析,作者阐述了对张载哲学自然观及两宋哲学斗争的看法。
-
作者:薛永应(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经济结构就是国民经济各要素在一定的关联方式和比例关系下结成的有机体。经济结构是由许多因素、许多层次组成的,因此,研究经济结构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经济结构进行分解(分类)。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结构。目前在对产业结构的三种分类方法中,"两部类划分法"是最科学的,但实行中有许多困难;"三产业划分法"有一定价值,但失之粗糙;"农轻重划分法"便于实行,但假定性很大。因此,可以吸取三种方法的优点,采用"两部类标准系数划分法"。本文主张在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之后,必须赋予它以科学的和精确的数...
-
作者:虞愚(1)
作者单位:(1)中国佛学院
摘要:本文论述了玄奘在印度游学期间和回国以后对因明所作的贡献。前者主要表现在修改胜军立量和解答正量部师般若毱多的难题;后者主要表现在翻译因明经典、通过讲述对因明有所发展和通过争辩纠正了吕才对因明的误解。本文还提出并回答了玄奘回国后为什么只译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和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而不译陈那的晚期代表作《集量论》的问题。
-
作者:房良钧(1)
作者单位:(1)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马克思有关矛盾的直接同一性的论述,提出直接同一性有两种类型,即事物在其发展的原初的、萌芽阶段上的直接同一性(直接同一性Ⅰ)和具有了矛盾的间接同一性的事物在其矛盾每一方内部的直接同一性(直接同一性Ⅱ)。指出直接同一性的直接性是它的基本含义或根本特征,不同意把直接同一性解释为对立面的"共同点"。文章举例说明并论证了两种类型的直接同一性都是客观的普遍的,说明并论证了这种客观性和普遍性是由矛盾本性所决定的,是矛盾自身固有的性质。
-
作者:徐堃(1)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五期发表杨适《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一文,对'否定之否定'的根本由来作了勇敢的、独创性的探索,论点新鲜,分析精到,文字简明浅显,真是'否定之否定'研究上的新收获! 对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研究。
-
作者:刘兆勇(1);赵夫青(1)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学院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了刘欣大同志的题为《科学家与形象思维》的论文,其中不乏见地。然有一矛盾之处,特提出来以就正于作者和读者。刘文写道:'形象思维不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五个官能,对于外界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它认识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
-
作者:李悦(1);陈胜昌(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管理系;(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大中小企业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有生产集中的趋势,另一方面又需要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独立存在,并为大企业协作配套服务。这两种趋势并不互相排斥。作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特别"五小"工业比重过大,是经济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应当进行整顿。本文还提出了按照生产能力作为衡量企业规模大小和规模结构的主要指标,并对如何选择最优的企业规模,提出了一些看法。
-
作者:陈茜(1)
作者单位:(1)云南省历史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
摘要:古代我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交通,都有许多中外学者作过研究。而古代我国西南通往国外的陆上交通,研究者较少。本文根据古籍记载,结合近人研究成果,对我国四川、云南和缅甸、印度的古代陆路交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期待引起学术界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文章记述了自古以来通过这条道路进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勾划出概略的交通线路,指出这是我国西南与西欧、非洲最短的陆路交通线,二千多年以来都是我国西南的重要国际通道,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特别大的发展,但是从未长期间断过。现今的铁路公路选线与历史记载的交通线基本吻合。文...
-
作者:吴树青;卫兴华
摘要:一九七九年以来,在教育部政教司的组织下,我国陆续出版了三本供高等院校使用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即:由全国二十个单位合作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南方十六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北方十三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无疑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最近,本刊编辑部经济编辑室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树青副教授、卫兴华副教授,北京大学的刘方棫副教授,中央党校的吴光辉副研究员,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的沈连元...
-
作者:周传儒(1)
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就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的真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辨析与考证。作者不同意否定《兰亭序》真实性的见解,提出并论述了《兰亭序》从文到字均出自王羲之手的本证和旁证;由此兼及北碑南帖的发展源流,进一步表明了对今后书法发展方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