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乐强(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南京210023
摘要:农民土地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唯物史观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一百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围绕农民土地问题,推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土地改革,走出了中国独特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从大历史观的高度,深层透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认识及其解决路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演变及其独特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初心使命。
-
作者:肖百容(1);张宁(2)
作者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410081;(2)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益阳413000
摘要:与其他现代旧体诗词一样,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以现代性品质入史。其实,旧体诗词在抗日根据地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特别是它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可谓情理交融、简约明快,反映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而又自由雄健的价值观和审美风尚,诠释了国家民族的希冀与梦想。这既有助于对共产党领导人及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艺术表达,也有利于新型军民鱼水关系与延安政治形象的形塑。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塑造了全新的中国形象。这一形象传递出宏大的历史足音,体现了民心所向,也振奋了国人军人士气,展现出中华民族在危难之...
-
作者:吴晓明(1,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决定性地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一种本质的关联。这种本质的关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通过中国道路的百年实践获得历史性的证明。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中国在完成其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同时正在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
作者:雷磊(1)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8
摘要:长久以来,关于"法的渊源"范畴的讨论纷繁复杂,与相近范畴纠缠不清。在法理论层面,法的渊源理论以法的适用为视角,致力于寻找和证成对司法裁判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范基础。相应地,法的渊源就是司法裁判过程中裁判依据的来源,在法律论证中发挥着权威理由的功能。它包括效力渊源和认知渊源两种类型。效力渊源在司法裁判活动中具有主导地位,认知渊源须获得效力渊源的认可并与之相结合才能起作用。如此定义,既能有效区分法的渊源与其他规范材料(裁判理由),又能恰当界定"法的渊源"与"法"及"法的(表现)形式"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
-
作者:韩震(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人类因内在地具有知识内涵的劳动而与动物区别开来,而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知识内涵越是增长就越是属人的活动。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那么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体现在生产力所反映的知识形态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越是在知识生产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越是走在世界历史的前列。人类知识形态经历了从经验形态到分科的原理形态知识,再从原理形态发展到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形成的差异化或交叠形态的知识。中国在经验形态知识的时代处于领先地位,却因原理形态知识的落后而相对衰落,所以中国应该抓住新形态知识转...
-
作者:詹冬华(1)
作者单位:(1)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南昌330022
摘要:在中国早期,除了老庄等先秦诸子所开启的哲学思辨型空间观,还存在一类呈现于天文、地理、礼仪等实践领域的应用型空间观。此类空间观以宇宙意识为源发点,以天人关系为核心问题,通过墓葬、建筑、器具、图画、文学等人文符号形成一个"小宇宙"符号体系,成为早期中国的集体精神意志与民族文化密码。该空间观不仅对同期艺术形式的凝定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为后世艺术留下清晰的形式观念印痕,对中国形式美学具有发轫开先之功。由于天人关系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这种涵摄了早期空间观的艺术形式法则为后世艺术的审美实践及理论提升埋下了伏笔,成...
-
作者:张菀洺(1);刘迎秋(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附属和补充"的提出,到上升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从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确立,再到进一步明确"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发展及其理论创新经历了四个演进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在要求的回应,是对实现共同富裕正确路径选择的回应,是对人的行为理性及其利益诉求规律的回应。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发...
-
作者:杨国荣(1,2)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正义的原初内涵,体现于得其应得,后者又与权利无法相分。从本源层面看,权利的获得具有偶然性:无论是天赋的智力和体力,还是社会背景,最初对个体而言都非必然,以此为"应得"的依据,无法避免社会的不平等。罗尔斯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但又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预设为其前提,这种预设基于逻辑的假设,呈现某种抽象的形态。罗尔斯对正义的理解仍没有离开权利的视域。更为现实的取向,是在"得其应得"之外,引入"得其需得"的观念。以"得其需得"为原则,获取社会资源的依据便不再仅仅是个体拥有的权利,而是需要本身。如果说罗尔斯主要以"平等高于应得...
-
作者:王路(1)
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郑州450000
摘要:形而上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是哲学史主线上的东西。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形成区别:一种加字哲学是与加字所表达的东西相关的认识。这里区别的实质是,形而上学的研究是先验的,加字哲学的研究是经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始终围绕着句子,因为认识是由语言表达的,而句子是表达认识的基本单位。与句子相关有三个方面:语言层面的基本句式是"S是P",涵义层面是语言所表达的东西,语义层面的核心概念则是"真"。形而上学的研究始终围绕着"是"与"真"进行,涉及这三个层面,尤其是第三个层面,它揭示的是句子的真之条件,并帮助说明前两个层面。应该认识形...
-
作者:孙晋(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数字平台的动态竞争、跨界经营、网络效应、寡头竞争等特征,使得垄断问题严重且复杂,破坏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抑制创新活力,阻碍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反垄断监管。传统监管"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治乱循环是我国市场监管的痼疾,平台反垄断监管需要避免这一监管悖论。数字平台的双边性市场、动态性竞争和颠覆性创新也需要适配的反垄断监管理论创新——秉持谦抑性理念确立积极的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当下语境的强化监管,并非片面强调从严监管加重责罚,重点在于监管转型,实质在于监管创新,旨在通过监管转型和创新切实改进监管。良法乃善治前提,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