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恩富(1)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
摘要: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仅是一门关于财富的学问,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现实经济活动既属于经济学范畴,又属于哲学范畴。在许多经济学大师的著作中,经济学思维与哲学思维交融在一起。然而,本世纪西方主流经济学背离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传统,摒弃了对人的主体性及其全面发...
-
作者:罗润(1)
作者单位:(1)东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部门之间劳动力流动机制的考察,阐述了我国城市就业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和政府采取各种“买断”方式结清与职工之间尚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实现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关键。政府反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应建立在设计与上述目标相一致的制度安排上,而不是急于追求劳动力市场形式上的统一。在劳动力存在制度性差异的现实约束下,政府在宏观调控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无疑会降低就业体制转换过程的交易成...
-
作者:张辉(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摘要:本文阐释了尼采审美主义思想对中国现代知识者的复杂影响,以及中国现代知识者的回应。作者认为,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尼采的审美主义思想与康德与叔本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尼采的酒神精神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者来说有不同的涵义。作者指出了尼采审美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演进逻辑、内在矛盾性和乌托邦性质。
-
作者:石磊(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经济系
摘要:迄今为止,人们在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变革和管理理念创新方面的全部努力,从终极意义上说,都是为了解决管理学中的一个难题:勤勉是各种主流文化所共同崇尚的价值取向,但在现实中却往往比偷懒更为稀缺。科学主义和人道主义代表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突出的...
-
作者:张雄(1)
作者单位:(1)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哲学系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亚当·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史,都可以被看做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在今天,谁都不会怀疑这一事实:经济个人主义是古典经济学传统乃至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轴心。随着20世纪市场层面的非均衡、非对称、非理性现象的出现...
-
作者:樊浩(1)
作者单位:(1)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新儒学不仅是一种学术理性,而且还代表和体现着某种文化情结,因而至今仍然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潜流和支流。对于传统的“同情”、“敬意”的“理解”,“返本开新”的解决古今文化冲突的思路,“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回应西方文化挑战的对策,构成“新儒学理性”的基本内容。“新儒学理性”内在的理论误区和困境决定了它不能完成民族文化精神现代建构的历史使命。中西冲突中的民族本位,古今冲突中的传统本位,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本位,文化危机中的道德本位,构成“新儒学情结”的基本特色。这种情结在当代...
-
作者:张阳升(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组织部
摘要:本文根据近现代西方思想史的文献特别是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运用一般、特殊与个别的辩证方法,通过对市场概念的语义分析以及对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和发展原因的探索,揭示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内涵及其本质规定,这就是:以自我利益的追求和满足为轴心,通过竞争的方式营造一种社会环境,刺激市场主体的进取意识,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的属性,并进一步诉诸人的实践活动,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自己,或把自己还缺乏的实体或属性创造出来。也就是说。
-
作者:李铁映(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政治局
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经验。作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发生和展开的,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瓦解”,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已大大增强,新体制的框架已大体确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由“短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约束型向以市场需求与资源约束相结合的类型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
-
作者:曾令良
摘要:1998年7月17日,联合国外交会议在罗马经过五周的激烈讨论,决定建立一个常设的国际刑事法院①。该常设国际司法机关一经设立,将对国际关注的最严重的犯罪行使国际司法管辖权。这次重要的外交会议除了通过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以下简称为《规约》)之外,还通...
-
作者:余源培;赵修义;俞吾金;张军;程恩富;张雄;石磊
摘要:20世纪下半叶,面对市场实践的严峻挑战,西方经济学突破原有的研究视域,导致了西方经济哲学的兴起。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实践中涌现的种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于是,有关经济哲学的讨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可以说,经济哲学的兴起不仅有其深刻的学术背景,而且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迎合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学者们对经济哲学的学科定位、理论生长点、研究途径等问题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但对问题关注本身就表明,经济哲学研究是发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