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中江(1)
作者单位:(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回顾晚清时期由传统的“夷夏”“古今”之辨逐渐形成的用以指涉“西学”和“中学”的“新旧”观念,进而探讨“新旧之辨”演变为“五四”时期的显题或主题,成为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多元性的一个根本范式。作者指出,“新旧”观念从晚清到“五四”的推演,大体上经历了“旧道新艺”——“旧道新政”——“旧道新道”这样前后相连的三个阶段,表明“新旧”冲突在五四时期进入到了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反映了人们认识的深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总体上是在“崇新”、“尚旧”和“新旧调和”这样三种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之下展开的,而“新”获...
-
作者:夏恿(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法治的渊源、规诫和价值,把法治依次解释为一项历史成就、一种法制品德、一种道德价值和一种社会实践。作者首先分析了经典法治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认为既不宜把法治理解为世俗化运动的结果,也不能简单地看做近代革命的产物。接着,作者展示了富勒、莱兹和菲尼斯把法治作为制度品德的逻辑理由和论证过程,并论述了作为法治的普在要素的十大规诫。进而,作者对法治的工具价值和道德价值做了谨慎的区分,在揭露工具主义谬误的同时又肯定了法治的工具品性,并通过评述哈耶克、德沃金和罗尔斯等人的学说,揭示出法治对维...
-
作者:黄季(1)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论证了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是影响食物消费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由城市化导致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偏好的变化以及市场发育和职业变动等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因素对中国食物需求结构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未来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在预测未来食物消费趋势时,如果只考虑收入和价格变动对食物消费的影响而忽视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因素。
-
作者:杨奎松;谢维扬;赵世瑜;蔡;葛剑雄;马戎;李伯重;李强;苏力;罗志田;张乐天
摘要:我刊1999年第1期所载曹树基先生撰《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学者认为,该文引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迅速发展、各学科交叉融会的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如何在不同学科之间和中西之间进行学术对话?应当遵循怎样的学术规范?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于1999年3月14日在京召开了以“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为题的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山东、北京的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我们约请部分学者撰写了下面一组文章。
-
摘要:我国哲学界对哲学价值问题的广泛研究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其初起的标志是杜汝楫在《学术月刊》1980年第10期发表《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一文。该文回顾了西方关于事实与价值的讨论,认为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有事实与价值之分。所谓事实的认...
-
作者:The Project Group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CASS(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目前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险制度创新进入一个重要阶段;与此同时,许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文章指出,要完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就要改造现行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逐步放松对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金基金投资营运的政府管制、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实施确立起恰当的政策框架、通过多种方式偿还中央政府的隐性年金债务。
-
作者:欧阳哲生;金安平
摘要:1999年5月1日至3日,北京大学为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召开了以“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120多人,收...
-
摘要:探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历史与理论的力作《现代日本经济论》,金明善著。80万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李文禄等。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的高速增长,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各国学者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
-
作者:崔旺来(1)
作者单位:(1)甘肃政法学院
摘要:本文统计了《中国社会科学》1994—1998年所发文章的作者和引文情况,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重点讨论了作者的合作度和合著率,作者所属系统及地区分布,多产作者及单位,高频被引作者,引文数量和比例,引文的语种、文献类型和年代,高频被引期刊和自引等方面。
-
作者:胡继之(1,2);于华(1,2)
作者单位:(1)深圳证券交易所;(2)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股市与成熟的股市相比价格波动的频率高、波幅大。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业绩、资金结构与规模、市场结构性价格波动和交易制度的实证分析,说明股市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在价值的变化,原因在于企业上市后的业绩水平不稳定,入市时股价高估,入市后调整回落,而且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和投机性的非主营业务也加大了价格波动的幅度。除此之外,一些外在的市场条件特别是资金量在股市价格的波动中也起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显示中国的股市投机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