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晓进(1);林基成(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读了贵刊1983年第2期上沈敏特同志的文章《爱情题材的历史性突破——论<伤逝>中的爱情悲剧》(以下简称"沈文"),很受启发。但我们感到沈文亦存在一些问题,试提出来以求教于作者和读者。一、沈文认为,《伤逝》的出现,是爱情题材的"历史性突破"。既称"历史性突破",结论就必须建立在全面的、确凿的历史考察之上。沈文虽也试图这样去做,但文章引证的具体历史材料却只有郎损写于1921年(沈文误作1922年)8月的对1921年4、5。
-
作者:田雪原(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
摘要:我国人口发展前景怎样?如何规划?本文通过对调整后的资料所作预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只要措施得当,2000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2亿是有可能的。文章还通过对生育率受到控制后人口年龄构成变动的考察,在高生育率造成人口猛烈增长和低生育率形成人口老龄化这"两堵墙"中间,寻求一条既使人口增长受到有效控制又使人口老龄化不致过于严重的道路。按照这一长期规划方案,可以使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得到比较理想的调整。我国在未来40年内(主要是前20年)将经历一个从属年龄人口比大幅度降低的人口年龄构成的"黄金时代",这对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
-
作者:倪学鑫(1)
作者单位:(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价值决定的实质、形式和机制》一文认为,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是同一概念的两方面形式规定;在价值决定过程中存在"两个平均数规律"。
-
作者:汝信(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对以抽象的人为思想核心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了具体的历史分析,指出,尽管它披着普遍性的外衣,却始终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世界观,它们在一些带根本性的重大原则问题上都是截然对立的,决不容许混淆二者之间的界限。文章阐明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性质,指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是世界观,不是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而是人们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进行革命实践时在对待人的问题上所应遵循的一种道德准则。我们需要宣传和实行的不是什么抽象的人道主义,而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
作者:徐翔临(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
摘要:对于刘福垣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发表的《农产品成本中的活劳动要素》一文,我很同意文中关于在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必然存在成本范畴,而成本范畴又必然包括C和V这两个要素的观点。但我对文章中的另一个观点有不同看法。我指的是,应不应该把超过劳动力维持费用的收入——个人消费品中用作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部分算进农产品的生产费用,刘文的回答是否定的。其理由是:"只有简单再生产费用,才是本发生期农产品的活劳动成本的核算范围。"意思是说。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刊物,热诚欢迎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业余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一、本刊欢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文,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专题研究成果,书评,读书笔记,学术通讯,经济、文化、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以及对已发表的文章的评论等。不发表时评、政论、漫谈、零讯一类的稿件。
-
作者:子麾
摘要:人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在现实形态上,它是一个"社会"问题。有多少种社会历史观,也就有多少种关于人的学说。对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程度,最终依赖于对社会和社会本质的认识程度。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李道中撰文认为:人就是社会,人同社会和历史归根到底是等同的,这是马克思研究人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论原则。
-
作者:李准(1);丁振海(2)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中文系;(2)南开大学中文系
摘要:关于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特征,近年来有一些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认为,目前的几种见解都有缺陷。文章在考察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应当从社会主义文艺作为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作为社会主义运动实践所产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三个方面来确定它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这三个方面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来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文章指出,只要真正用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历史题材的作品也可以具有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由于文艺创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确定作品的性质时...
-
作者:卡尔·拉特纳(1);晨光(1)
作者单位:(1)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摘要:本文概述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作者指出,美国社会心理学是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两门学科中分化出来的。它最初的研究具有哲学性质;后来,它利用了工业心理学中的某些研究方法,建立起了社会心理学特有的概念体系和实验方法,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作者举例说明了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些研究课题,并针对这种研究的缺陷作了一定的分析和评论。作者认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于抽象。他主张,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具体的人、具体的社会关系以及具体的社会活动,以期从这种具体的研究中揭示出一般性的...
-
作者:卢云华(1)
作者单位:(1)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摘要:作者提出"必需说"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必需行为作为正当防卫的限度的理论,作为确定正当防卫限度和认定防卫过当的根据,分析了"适应说"和"需要说",认为它们分别带有刑法学史上"目的说"及"法益说"的色彩,并据此探讨了防卫过当的形式和认定防卫过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