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鲁品越(1)
作者单位:(1)南京工学院自然辩证法研究室
摘要:《资本论》中的系统思想是很丰富的。作者力图发掘其中尚未被现代系统论明确论及的系统思想。文中指出,《资本论》首先分析系统元素的二重性及由此导致的元素间的相互过渡,这二者是系统内各元素相互联系的根源和本质。由此构筑起来的系统,在横向上呈现出深层一表层结构,在纵向上展现为系统结构的形成和变更,这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的,一切都统一于系统的历史运动中。文中还将马克思的系统思想与现代系统论、自组织理论等相比较,指出马克思系统思想的一部分巳被现代科学所包括、吸收和发展,然而,尚有很重要的部分未被吸收,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进一...
-
作者:樊松林(1)
作者单位:(1)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十四世纪以前,我国古代科技情报工作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当时主要是在国内各民族间进行知识交流并对外输出科学文化信息。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反动统治的腐朽,才使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处于立足维艰的境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使科技情报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者对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作者:于光远(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是作者提交给1983年9月在西班牙召开的第七次世界经济学家大会的论文。文章除了论述土地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以外,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了农业中充分利用土地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地面合成有机的营养物质;尽量把植物性物料转化为动物性物料;提高植物性物料和动物性物料的生产效率;在消费过程中合理利用已有的动植物的物料。同时,本文还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作者对有的学者提出的"地球对现代人类的承载力是否已经到了极限"的不同看法。
-
作者:钱中文(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
摘要:本文指出,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的美学思想虽互有区别,但在创作原则上却有共同之点,那就是否定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无限夸大创作中的主观性,强调"自我表现",以反理性的主观随意性排斥描写中的客观性,把表现和再现对立起来,以反对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文章分析了这一创作原则的谬误,并分析、批评了现代主义者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歪曲,指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文学创作中的客观和主观,反映、再现和表现问题。
-
作者:陈先达(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题和论证,驳斥了西方马克思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新发现"。《手稿》的主题,即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以及只有通过"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积极扬弃私有制才能使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思想是正确的,而对主题的哲学论证则存在着人本主义的局限。西方马克思学无视《手稿》的主题,利用论证中的不成熟之处,企图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伦理化、异化理论化,这完全是曲解。文章最后批评了近几年国内《手稿》研究中存在的无批判地引进西方马克思学观点的错误倾向。
-
作者:刘溶沧
摘要:经济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但什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刘溶沧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投资及其使用效果。
-
作者:赵慎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五四"以前近代文学思潮的概貌作了描述。文章认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尚未出现近代意义的文学思潮。戊戌变法前,随着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全盘否定文学,认为文学误国的社会思潮。变法失败后,随着资产阶级改造国民精神的社会思潮的兴起,又出现了把文学看得高于一切,鼓吹文学救国的文学思潮。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文学改革的口号,并主张以欧美和日本为师,促进了文学翻译事业的繁荣和小说为主的通俗文学作品的大量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学思想具有改良派所不可比拟的革命的政治内容,...
-
作者:杨堃(1)
作者单位:(1)法国里昂大学理科
摘要:对于民族的概念和分类,多年来在国内外民族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研究的体会,对民族概念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三种不同的用法:一、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最初是指资产阶级民族而言,后又包括社会主义民族;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从部落发展而成的民族,是指文化民族和文明民族而言的,包括奴隶社会民族、封建社会民族和资产阶级民族;三、把民族分为文化民族和自然民族两类,并把民族学研究的对象限制在自然民族或原始民族的范畴,这是资产阶级民族学家的习惯用法。作者认为,民族学研究中所说的民...
-
作者:李绍明
摘要:纳日人自称为"纳日"(Nazl)。中外学者对他们的族别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纳日人是纳西族的支系,一种认为纳日人是蒙古族后裔。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绍明同志撰文提出新的见解。他指出,元、明时期确有不少蒙古族士兵落籍纳日人地区。
-
作者:施议对(1)
作者单位:(1)《文学评论》
摘要:本文对建国以来词学研究中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在词的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苏、辛的变革既推进了词体的发展,又导致了词体的蜕变,不能笼统地将苏,辛变革看作词体发展的方向。本文不同意将宋词作家划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派,提出苏、辛两家风格不同,难为同派;不同意把"以诗为词"当作普遍规律加以颂扬,认为"以诗为词"有利有弊,不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指出词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能力,应重视其艺术价值研究。同时,本文也就有关作家研究中的问题,针对不同看法进行分析论辩,发抒己见。最后,对当前词学研究工作,也提出了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