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温儒敏
摘要:鲁迅很珍爱他的散文得集《野草》,然而这也是他作品中比较难懂的一部。《野草》诞生五十多年来,注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斛是很不一致的。这跟《野草》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有关。它是含蓄深沉的咏怀诗,所抒发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个人的心境,又较多地运用了隐晦曲折的手法,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情调和艺术特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孙玉石同志的《<野草〉研究》
-
作者:肖国亮
摘要:把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理解为一个具有各种复杂联系的有机结构的系统运动过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肖国亮认为,这体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方法。它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有四个要求:其一,
-
作者:明纲
摘要:《唐声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唐代诗乐和唐人歌诗实况的专著。诗入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有关的研究著作却不多见;对唐代诗乐的探讨,更显得薄弱。任半塘的《唐声诗》一书,在这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开拓。
-
作者:周原冰
摘要:列宁曾经说过,"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但是,不应把列宁这句话孤立起来理解,而应该从列宁说这句话的历史背景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原冰教授指出:第一,列宁这句话是针对1920年11月苏维埃俄国当时的情况说的,并非用来对"政治"
-
作者:乙丁
摘要:葛力教授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位老前辈,长期从事外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他在五十年代曾撰写过一些论述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文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汇编出版。此后,作者再度搜集资料,参阅了六十多本中外文著作,进行深入学习和钻研,博览贯通,重建结构,反复琢磨,刻意求真,于1981年完成了这本系统地论述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专著。
-
作者:楼远(1)
作者单位:(1)浙江省财政学校
摘要:在《论联产承包责任制》(载《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六期)一文中,林子力同志指出:联产承包制(主要是包干到户)中的按劳分配与个体经济中存在的"多劳多得"的区别,在于前者存在着活劳动的直接交换,而个别生产者彼此之间并不进行这种活劳动的直接交换。我认为,包干到户也不存在活劳动的直接交换。
-
作者:张战生
摘要:不久前,理论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将"人的解放"看作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贯彻始终的指导原则,认为创立科学的关于"人"的哲学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张战生认为:这似乎是强调了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和整体性。
-
作者:徐建一
摘要:如果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就都应该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但是,很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都不是抽象的"人",笼统地说是现实的"人"也不精确;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主要点之一也恰恰在于扬弃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人"出发的思想。
-
作者:张念宏
摘要:在我同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既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又有丰富的经济思想。正如胡寄窗教授在他的代表作《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中也是一群灿烂的明星,足以使那些‘言必称希腊’的人惊为奇迹,也可以证明那些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分析还不如欧洲中世纪的现代美国庸俗经济学者是何等的愚昧与无知。"(第8页)然而,长期以来,
-
作者:谭其骧
摘要:史学界近几年无论在出成果方面还是在出人才方面,都取得了超过过去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同时,有些违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东西和不良学风仍在流行。谭其骧认为,有这样一些问题仍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