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珉
摘要:1981年8月,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根据国内外学者向讨论会提交的论文,选编出版了《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一书,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在日益繁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众多的著述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专题研究,对于发生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社会状况,对于清末民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却并无许多广泛、深入的综合研究。因此,《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一书是开扩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尝试,它的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作者:欣然
摘要:《悦心集》是清世宗选编的诗文集,计四卷,于他做皇帝后的雍正四年(1726)撰写序言刊行问世。《红楼梦》研究者中斥责清世宗的很多,但冯尔康同志著文认为,读一读《悦心集》对我们正确理解"好了歌"乃至《红楼梦》全书,认识曹雪芹思想中的宗教思想,是有益的。
-
作者:滕福田(1)
作者单位:(1)杭州大学中文系
摘要:研阅孔繁同志《刘勰与佛学》一文,得益不少而疑问亦多,择其中之大而显者提出来,向孔繁同志及其他方家请教。一、南朝统治者不以儒学为主导思想的客观形势能决刘勰撰写《文心雕龙》必以儒学为指导吗? 孔文指出:"刘勰著《文心雕龙》不以玄学佛学作指导,完全是受客观形势决定的,并非主观随意选择。"这客观形势就是:(一)"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玄学取代"
-
作者:邓经元
摘要:马非百(元材)先生的力《秦集史》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作者用近五十年时间编撰而成的一部秦史资料总集,用力至勤,颇有特色。前人汇集秦史资料之作,专书很少。马辅的《绎史》,网罗夏、商、周三代史料及后世记述,取材浩博,搜讨详备,但在全书一百多个专题中,有关秦史的专题仅十余题,尚不及十分之一。
-
作者:晓燕
摘要:相对主义在两千多年的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外延和内涵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它常常以辩证法的面目出现,甚至有时表现得比辩证法还"辩证"和"灵活"。因此。
-
作者:朱砂
摘要:历年来的美学研究,从哲学角度看问题的居多,从艺术角度立论的较少。尤其是西方美学中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风气传入中国,使祖国传统的面对艺术实践的精湛的美学经验和理论被轻视了。最近出版的朱彤所著《美学与艺术实践》一书,从实践出发,考察艺术作品的美学因素,并带着中国民族的美学特点,用艺术实践作为衡量论点的尺度。它在美学研究园地吹来一股新风。
-
作者:王晓鲁
摘要: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与农业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密切相关。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系统。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生产,都是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农业生产对自然的特殊的依赖性,决定了它必须受到自然规律韵强烈影响和制约,并形成了它区别于其他生产部门的不同特点。一、生产过程的特点。
-
作者:周其仁(1);杜鹰(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
摘要:本文根据调查对料,对我国农村正在勃兴的专业户作了动态考察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从实际的经营过程来看,很多地方的承包专业户和自营专业户的界限正在消失,因此在考察中对两者不须区分;但是,根据不同专业内容在农村分工分业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加以区别研究则是必要的,因此,着重对粮食专业户和各种"离土"专业户作了考察和分析。根据农业生产的固有特点和农业科学技术新的发展趋势,作者指出,我国农村专业户的兼业形武将长久保留;但在现代化过程中会改变兼业的内容和结构,这与传统的"小而全"有质的区别。根据专业户和社会化经济联系的发展趋势...
-
作者:魏宏森(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组
摘要:本文概括了系统观的五个要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从系统观同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的关系的角度论述系统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补充和深化,并认为系统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组成部分。
-
作者:王超(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法律系
摘要:本文就如何认识《唐六典》问题,对学术界长期流行的几种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作者从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考察《唐六典》编纂的历史背景,从《唐六典》的基本内容去分析它的性质,从《六典》的法律效力探索其行用与否及其历史地位。文章认为,《唐六典》的编纂是中华法系"礼制为本,法制为用"基本特点的具体体现;作为行政法典,《唐六典》规范了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活动。文章在回顾了《唐六典》行用与否的争论之后,强调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唐六典》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去考察,不能忽视基本的历史联系。作者认为《唐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