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树琦(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摘要:本文指出一种以往为人们所忽视的诡证方法——"构造矛盾谓项"。作者通过对中外古代一些著名的诡辩命题的分析,昭示了这种诡证方法的机制、特点和要害。
-
作者:君策
摘要:在中外话剧史上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身份从事史剧创作,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史剧理论的,在我国只有郭沫若,在世界上似乎也不多。然而,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对郭沫若史剧的研究却很不够。"文革"前,在对《蔡文姬》、《武则天》两剧的争论中,褒贬两方都难免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不少文章,以当时流行的政治观点来图解;有些文章也从艺术角度进行探讨,
-
作者:张秀平
摘要: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和他的出类拔萃的文武大臣们所缔造的"贞观之治",一直是封建史家们讴歌的封建时代的"治世"与"盛世"。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却缺乏史料比较丰富、论述比较全面的传记著作。最近出版的赵克尧、许道勋两同志合写的《唐太宗传》,弥补了这一缺陷。这是一部将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著作。
-
作者:叶嘉莹(1)
作者单位:(1)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苏轼在他的一生中,把儒家用世之志意和道家超旷的精神作了极圆满的融汇结合,形成了他性格中两个主要特质。在苏轼的词作中非常明显地表现了他这两种特质相结合而成的特有的品质和风貌,为词的创作开拓出了广阔而高远的新天地。本文作者以苏轼禀赋中的这两种特质为线索,对苏词风格特征的形成,苏词与欧阳修词、柳永词的异同关系,坡公对词的继承和发展开拓,苏词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和功过等,都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
作者:季红真(1)
作者单位:(1)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
摘要:本文认为自从粉碎"四人帮"以来,时代变革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解放与禁锢、改革与守旧、进步与落后的矛盾是这个时代从政洽经济、社会伦理到精神心理等全部社会生活的最主要的矛盾。以控诉封建蒙昧主义的《班主任》为里程碑的新时期小说,正是在这种社会的主要矛盾运动中发展深入,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的文学主题以及这些主题中纵横交错的复杂意向。作者认为新时期小说的诸多分散主题中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即作品以不同的标准在对各种文化思想的择取中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本文上篇回顾分析了几年来小说主...
-
作者:何炳棣(1)
作者单位:(1)美国芝加哥大学
摘要:本文的第一章南宋经界法新探、第二章明初鱼鳞图册编制考实已于上期刊出,这期发表的第三、四两章是本文的后半部分。
-
作者:黄伟合(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墨子的尚利与贵义两个命题的考察,揭示出墨子义利观的特点是把功利作为义—善的内容和本质,把义—善作为功利的道德形式和实现途径,这是不同于儒、法义利学说的规则功利主义思想。本文认为墨子的义利观是一种价值理论,它是以历史唯心主义的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但从价值理论的角度看,墨子的义利观包含着应予肯定的合理成分,在今天也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
作者:王慎之(1)
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必须以消费资料(最终产品)为出发点,不仅在起点上是这样,在每一年的积累方向上也必须是这样。文章对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公式进行了讨论和评述,提出并非在任何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都必须表现为I(v+m)>IIc,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公式。文章还认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在有些场合,消费资料也可以优先增长。现代技术进步不仅使生产资料有增长趋势,也会实现固定资金规模的节约,特别是人力投资更快地增长,固此,消费资料的增长在扩大再生产中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刊物,每逢单月10日出版,16开,224页。本刊主要发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新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内容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教育学、文艺学、语言学等学科的论文,反映我国新时期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各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新近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评介,等等。
-
作者:信长星(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学院
摘要:查汝强同志在《试论产业革命》(《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一文中,对产业革命作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但他认为产业革命这一概念是由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著作中首先使用的,不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