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铭贤(1)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爱因斯坦改变了对科学及其创造过程的传统观念,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等举起爱因斯坦的旗帜,有各自的理由,也有各自的成就。然而,它们都未能准确地、全面地把握爱因斯坦对科学哲学的伟大贡献。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具体地分析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的特点,具体地分析西方科学哲学的成败得失,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研究。
-
作者:万奇(1)
作者单位:(1)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贵刊1985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文章《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乌热尔图的全部作品则在达斡尔人民时代际遇中的情感振动里,具体细致地艺术再现了这个民族整体的文化特征。"(见贵刊第3期第33页1—2行)。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搞错了,乌热尔图的作品所反映的是鄂温克人民的生活(只要翻一下乌热尔图的作品就知道了),而非达斡尔生活,鄂温克和达斡尔是两个不同的民族。请予更正。
-
作者:钟学富(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认为变异度扩大了信息的客观基础的观点提出了异议,指出变异度只是信息概念的前提,而不是它的本质特征。信息的客观基础是事件之间的统计关联,本质特征是消除不确定性,因而信息的哲学本性不是事物的属性或特性,而应当属于关系范畴。同时阐述了变异度概念所包含的差异和同一的对立统一。指出它是信息概念中辩证法的核心。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信息的统计定义的直观性问题,指出直观性概念在认识论上所具有的原则性意义。
-
作者:栗劲(1);王占通(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法律系
摘要:以往的学者多认为奴隶社会的礼不是法,刑才是法;或认为礼虽然具有法的属性,但礼外还有独立的法,即'刑'。本文认为,奴隶社会的'刑'仅仅是刑罚而没有法律内容;礼才是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作者提出:奴隶社会的礼既具备道德规范的形式,又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既符合道德规范的结构,又符合法律规范的结构,因此,'礼'具有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属性。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刊物,热诚欢迎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业余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一、本刊欢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文,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专题研究成果,书评,读书笔记,学术通讯,经济、文化、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以及对已发表的文章的评论等。不发表时评、政论、漫谈、零讯一类的稿件。
-
作者:张志忠(1)
作者单位:(1)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
摘要:本文从考察当代文学派流的形成、兴盛、演变、衰落入手,总结文学流派系统运动的规律。本文作者对建国初期的西南边疆诗人群,"荷花淀派"、上海工人作家群,五十年代中期达到鼎盛期的"山药蛋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湖南作家群、北京作家群、陕西作家群、改革者文学、"新边塞诗派","海派"话剧、"朦胧诗"人等流派(和准流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对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方式、文化修养、艺术渊源,以及题材的选择、人物塑造、风格追求、艺术个性和形成流派的主导思想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作者提出了划分文学流派标准的意见,并指出,...
-
作者:彭鑫政(1)
作者单位:(1)湖南省中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
摘要:生产方式这个范畴的内涵以及它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学术界长期讨论的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表述中关于生产方式的提法,学术界更是意见纷呈。这里编发的三篇文章,也是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三篇文章认为,生产方式这个概念,马克思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涵义,应该根据它们使用的具体场合来理解。《资本论》研究对象表述中的生产方式,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
作者:张翔宇(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律系
摘要:本文肯定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外资法体系,认为该体系由国内法和条约法两部分构成,并以宪法原则为最高指导。本文探讨了我国外资法体系的立法原则和目的,分析了它所体现的政策,并对我国外资法体系的结构层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作者:杨仲伟(1);李波(2)
作者单位:(1)联邦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2)联邦德国基尔大学经济系
摘要:本文认为,价值作为理论抽象,无法用来实际衡量价格的合理性。根据成本加平均利润率来定价,在价格改革的实践中会导致"新瓶装旧酒"。由于价值规律的运动要借助于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因而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应尽量少干预市场定价的客观过程。当前各项配套改革,应围绕如何为价格机制的运行逐步创造适宜环境这一中心来进行。
-
作者:刘重来
摘要:刘琳同志的《华阳国志校注》由巴蜀书社于1984年7月出版,这是《华阳国志》问世1600余年后的第一部校注本。它为整理古籍,昌明祖国文化遗产,填补了一项空白。东晋杰出史学家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以下简称《华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史专著。它规模宏大,结构谨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研究古代西南地方史、民族史以及蜀汉、成汉史的重要史料,成书以来,就受到了历代学者的推崇。由于此书在长期流传中,辗转传抄翻刻,以致讹、脱、衍、倒等现象十分严重。当南宋学者李(旡土)(著名史学家李焘的儿子)见到它时,已发展到"观者莫晓昕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