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路易斯·吉·埃默雷伊(1);曾昭耀(1)
作者单位:(1)荷兰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对荷兰等西方"福利国家"的经济增长停滞、失业人数增多的现实情况作了分析。指出今后新技术革命将全面普及于一切方面,劳动生产率将随之提高,采用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走历史的回头路。在这情况下,荷兰的经济即使很快恢复增长,但严重的失业问题也难以很好解决。文章认为,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日渐缩短是历史发展的一种长远趋势。但早退休、晚就业、缩短周工作时间或日工作时间,所有这些"一仍旧贯"的办法都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技术,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对就业人数也不会真正产生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更全面的...
-
作者:唐一得
摘要:李质明同志的新著——《康德<导论>评述》所涉及的内容不限于《导论》,而是着眼于由《纯粹理性批判》奠定基础的康德哲学的整个体系,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一本解剖和概括康德哲学体系的力作。该著是作者多年辛勤教学的积累和刻苦研究的结晶,它兼有原著解说和学术专著的特色,因而既有助于自学者读懂原著,又开辟了康德哲学研究的新的方面。
-
作者:陈烽(1)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社会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作整体性研究。普通社会学可以划分为关于一切社会形态整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某种社会形态整体发展的特殊规律、某个特定社会整体发展的个别规律三个基本研究层次。分科社会学可以划分为关于区域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律、人群共同体的整体发展规律、不同类型个体的整体发展规律三种基本研究类型。从学科归属着眼,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关于社会整体发展的部分)应分别属于普通社会学第一、第二层次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为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
作者:李成勋(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所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恩格斯对《资本论》增补的情况,认为恩格斯的增补文字是《资本论》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资本论》的论述更严密,更完善、更新颖,延长了《资本论》所反映的时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资本论》的科学性和战斗性。作者强调:恩格斯在增补《资本论》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极其严格的求实精神。这种精神是一切科学工作者所应该永远学习的。
-
作者:袁绪程(1)
作者单位:(1)广西社会科学院
摘要:生产方式这个范畴的内涵以及它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学术界长期讨论的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表述中关于生产方式的提法,学术界更是意见纷呈。这里编发的三篇文章,也是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二篇文章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的形式,生产关系也是生产的形式,前者处于生产的第一级层次,后者处于生产的第二级层次。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顺序是: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
-
作者:郭树清(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生产方式这个范畴的内涵以及它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学术界长期讨论的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表述中关于生产方式的提法,学术界更是意见纷呈。这里编发的三篇文章,也是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篇文章认为,生产的自然形态和生产的社会形式的辩证统一构成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生产的自然形态决定着生产的社会形式,而生产的社会形式也制约着生产的自然形态。一定的生产方式把一定的生产力及其形式作为前提条件,而一定的生产关系则不过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内部的必然关系。
-
作者:瞿霭堂(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汉藏语研究的情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指出,在汉藏语系框架分类上,应视具体语言的不同而作具体的分类,不能拘泥于语系、语族、语支三分法,因此,作者认为,苗瑶语族、壮侗语族与藏缅语族不是一个平面上的东西;在语言融合方面,作者主张应区分替换与融合的不同,并就此提出了三种替换模式;在底层问题上,作者指出,长期来,底层概念的含糊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并分析了底层的特点及其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影响;在发生学分类与类型学分类上,作者认为,根据新的类型学分类标准.可以把这两种分类法结合起来,互相补充
-
作者:王洪模(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摘要:对陈独秀的一生应如何评价,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陈独秀一度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人物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但陈独秀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大革命失败后,组织托派小组织,进行反党活动,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蜕变为托洛茨基主义者,又拒绝党的教育、挽救,党中央开除陈独秀的党籍是完全正确的。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脱离了托派组织;在抗日问题上,表现有爱国心,拥护全民抗战,但他远离广大人民的火热的抗日斗争,在政治思想上仍与托派藕断丝连;他反对我党的抗日...
-
作者:查汝强(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狭义自然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不是一个只有本层次独有范畴的体系,而是一个既有自己的独立范畴、又有和一般辩证法共用的范畴的混合范畴体系。基于这一认识,并根据建立范畴体系的(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等)一般原则,作者提出了一个五类(整体范畴、联系范畴、发展范畴、宇宙总规律、综合范畴)四十种自然界辩证法范畴体系的设想。本文还着重从关于四种自然、提升一批新范畴、关于信息观、如何使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精确化、关于宇宙总规律、关于运动形式等六个方面讨论了一系列众所关注和众说纷纭的哲学问题,并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对...
-
作者:张琢(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着重从哲学的和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对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泛神论"思想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郭沫若的诗歌代表作《女神》和其他有关的论述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阐述其这一时期"泛神论"思想资料的来源、在诗歌中的体现、在哲学上,政治上的性质、进步作用和局限性。文章认为,郭沫若借助于"泛神论"表现了狂放恣肆的叛逆精神,抒发了深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激情,奏出了"五四"时期思想解放交响乐中个性自由的最高调,体现了"五四"时代大破坏,大创造的时代精神,在新诗发展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文章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