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仇正伟
摘要:本书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善本古籍目录。作者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晚号藏园居士,四川江安人。光绪戊戌进士,选庶吉士,后曾署直隶提学使,北洋政府时一度出任教育总长。傅增湘是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平生喜好庋藏、校勘古籍,研究版本目录之学。家藏书籍二十余万卷,手自校勘古籍近八百种,一万六千余卷,经眼之书更不止此数。本书就是根据作者观书、藏书和校书的记录手稿整理而成的。作者自署其藏书室为"藏园",故名本书日《藏园群书经眼录》。
-
作者:邝日安(1)
作者单位:(1)中国价格学会
摘要:本文认为商品价值只能由再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同时,本文还论证了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客观必然性。认为在生产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社会总劳动时间中,资本(资金)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必然将一部分必要劳动时间转移到资本(资金)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包括原有的和新兴的部门)中去,使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有较多的发展新技术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既有利于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技术进步,也有利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获得价廉物美的新技术,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技术不断进步之中。文...
-
作者:武杰华
摘要:人们知道,周立波同志早在三十年代就活跃于中国文坛上,他的写作活动是多方面的,在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诗歌、戏剧等文艺刨作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同时,还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和写作。可是这些论文都已散失了。以后,他经过努力,找到了十五篇,于1963年结集成《亭子间里》出版。对于这样一位有影响的老作家。读者企望出版部门能广泛搜集、整理。
-
作者:陈达文
摘要:本书作者拉·布朗(Ralph H.Brown,1898—1948)教授,长期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任教。他一生从事研究美国历史地理,本书是他最后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此书在美国被认为是一部历史地理学的名著,得到了曾任美国地理学会主席、美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普雷斯顿·詹姆斯(Pres-ron James)的好评,他在自著的《地理学思想史》中说:"有两个美国地理学者被认为是历史地理创新者。一个是《美国人的借鉴》(1943年出版)的作者托尔夫·布朗。……
-
作者:周舜武
摘要:经济地理学是以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律为其中心任务。研究经济地理学,特别是研究中国经济地理学,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孙敬之教授主编的这本四十余万字的著作中,你不仅会得到有关中国经济建设的系统资料,而且还会了解到中国生产布局的基本特点、历史和现状,中国生产布局发展变化的规律,影响生产布局的因素,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生产布局的基本经验。
-
作者:叶大绰(1)
作者单位:(1)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是生产资料的产需平衡和消费资料的产需平衡。从这点出发,文章提出并论证了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四个特点:两个实现条件所表示的产需平衡不仅是总产量的产需平衡,也表示所包括的各种产品的产需平衡;两个实现条件没有包含被舍象的社会再生产因素的作用:消费资料实现条件包含消费资料和劳动力的双重平衡:生产资料的产需平衡也就是上周期生产资料生产量同下周期生产资料消耗量的平衡。同时,文章还对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各种不同阐释作了评论。
-
作者:段光玲
摘要:《柏拉图哲学述评》(以下简称《述评》)是范明生同志经过长期准备和潜心研究的成果,它是我国哲坛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柏拉图哲学的专著。《述评》的价值首先在于它为想研究柏拉图哲学的同志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作者不仅遍读了柏拉图的原著,参照了古代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西塞罗。
-
作者:葛晓音(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
摘要:本文从初、盛唐的每一文学阶段和每一文学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家的创作理论和实践中,具体剖析初、盛唐诗歌革新承前启后、不断吸收和扬弃、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从而总结了唐诗在内容和艺术的双重革新中的重要经验,并提出了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是:恢复建安时代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突破美刺讽谕的传统风雅观念,逐步解决理论和创作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内容和艺术的复变关系,用健康的审美标准批判地继承齐梁诗的艺术成就,使盛唐诗形成理想主义的倾向和乐观昂扬的基调,达到融汉魏风骨于南朝文采的完美境界。这些探讨,使原来失之笼统的...
-
作者:刘长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信息普遍存在于整个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寓于一切运动形式之中的一类特殊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形式与物质的反映特性不可分割,事物的属性被其他事物反映出来就形成信息。信息整体构成一大类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特殊存在。从信息的角度观察世界,世界可以分为"原型世界"和"信息世界"这样两个巨大的层次。那种把世界划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或划分为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两大部分的做法,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错误引伸。信息运动对于物质的进化有重要意义,信息形态的发展与物质形态的发展有同步关系。对信息的研究,为说...
-
作者:张岱年(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中国古代哲学是独立发展的,有自己独特的概念、范畴和范畴体系。本文对中国哲学的综合范畴体系应该包括哪些范畴、范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儒家、道家、玄学、理学的长期流传和广泛引用的范畴是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在探索中国哲学的范畴总体系时应该考察两个方面的顺序,一是范畴从普遍到特殊的逻辑顺序,一是历史上思想家提出范畴的先后顺序。文章对哲学范畴的循旧与立新也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