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筱斯
摘要:诗话是评论诗派源流、诗歌作法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述。溯其渊源,可以远推到锺嵘的《诗品》,甚至推到孔孟论诗的片言只语。但严格地讲,只能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的定型的诗话著作。稍后,司马光仿其体,续有所作,后人称为《温公续诗话》。虽然写作诗话之风始于宋代,而蔚为大观是在清代,并日趋系统化、理论化。清人诗话约有三、四百种,不但数量上较前代繁富,而评述之精,亦超越前人。丁福保编选王夫之《整斋诗话》等四十三种为《清诗话》,颇为研究者所称道,但丁氏所收对清诗话的全貌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须加辑补。现代中国古典...
-
作者:肖舟
摘要:近几年来,郭沫若生平思想及文学创作的评论文章经常可见,研究专著也陆续发表。谷辅林同志的《郭沫若前期思想及创作》是其中饶有新意的一种。这是全面、系统地对郭沫若前期思想及创作进行专题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它不同于一般的作家论,也不是论文集,而是就若干专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成果。全书共八章,分别对郭沫若前期思想发展的条件、文艺思想、泛神论问题以及《女神》等诗歌创作、小说,散文、历史剧。
-
作者:林基成(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
摘要:本文对兴起于五四退潮期的浪漫主义小说诸方面作了研究,分析了它产生与衰落的历史必然性及由此决定的历史特征。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小说集中反映了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处彷徨、动摇、苦闷、感伤的五四知识青年一代的情绪,表现了他们对黑暗社会既反抗又软弱,对理想既执着追求又悲观失望的矛盾而"不安定的灵魂"。本文认为文学观念方面崇尚自我表现,文学手法上偏爱主观抒情,作品风格上充满感伤情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虽然它很快由高潮走向衰落,却为新文学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
作者:罗由沛
摘要:我国过去研究西方逻辑史的专业人员很少;这方面的专著,无论是译著或我国自己的著述都出版得极少;至于西方逻辑的通史,则是一个"空白"。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杨百顺同志新著《西方逻辑史》,是填补这个"空白"的作品。《西方逻辑史》全书三十三万余字,材料十分丰富,其中不少资料是过去未译成中文的。在材料的剪裁组织上,对于过去无人细述的重要材料,书中则尽量讲得详细一些;对于过去毁誉不一的"旧案",书中不回避矛盾,而是以史料为依据加以重新评述。因此读起来不觉得材料堆砌,而是觉得丰富、简洁、得体,使人耳目一新。本书读...
-
作者:徐葆初
摘要:这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第一部研究拿破仑的专著,是我国近几年来日趋繁荣的世界史研究园地的新收获。为拿破仑这样一个人物写传记是不容易的,因为目前国外具有国际水平的拿破仑传记为数已不少,其中已有好几部翻译介绍到国内来,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为拿破仑写新传。李元明同志是专门研究近代国际关系史的,认为拿破仑对十九世纪的欧洲和欧洲国际关系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他为了对近代欧洲国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曾对拿破仑活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横断面的研究,写过《论拿破仑的外交政策》、《拿破仑法典》等方面的论文,提出他的见解。现在,他又对拿破...
-
作者:朱永新
摘要:人作为思维主体,在把周围物质世界乃至自己的身体器官当成客体来认识的同时,也对主体自身的内心世界进行反思。这是人之所以提高到人的境地、有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当人的意识返回自身,用智慧的解剖刀解剖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各种心理学思想便产生了。因此,虽然现代心理学的产生由1879年威·马特在德国莱比锡创立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对于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索,却源远流长,有悠久的历史。那么,在中国这块空间、古代这段时间内是否有过各种探讨人类心理奥秘的心理学思想或学说呢?燕国材同志的《先秦心理思想研究》和《汉魏六朝心理思想...
-
作者:韩志国
摘要:1984年11月6日至13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在安徽省巢湖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这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同题的讨论会。与会的同志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探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理论问题:
-
作者:李治亭
摘要:这是作者自七十年代初以来研究努尔哈赤的学术结晶,也是我国研究清史的新篇章。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奠基人。他于1583年起兵,直到1621年去世,在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驰骋于东北大地。他首战抚(顺)、清(和),而开原,而铁岭,而沈阳,而辽阳,最后耀武于锦(州)宁(远)之间。努尔哈赤的军事活动,连同他的人生行程达于宁远(辽宁兴城)坚城之下而转瞬结束。他的一生的经历,恰似一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充满了惊险与传奇的浓郁色彩。他的业绩,比之历代创业之君毫无逊色之处;他的胆识和才略,足以使那些真正的军事家叹为观止。他创立的八旗制、...
-
作者:孙飞(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摘要:本文提出,没有言词原则,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诉讼。作者认为,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贯穿着言词原则的基本精神,言词原则是我国刑事审判的原则之一,是探求案件客观真实的必需要求。作者据此分析了几种证据的审查判断,认为只有在法庭上以直接的、言词的、辩论的方式查证属实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作者:怀双
摘要:1981年,朱德生在《关于哲学史的分段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载《外国哲学》第一辑)一文中曾经认为,现在一般哲学史著作仅仅按社会经济形态来划分哲学思想发展的段落是不科学的。因为"哲学发展史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它自己的规律,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否则它就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了。"为了正确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规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