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毅(1);金沃泊(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2)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摘要:本文应用作者建立的我国城—乡人口动态预测模型,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各种人口参数不同组合条件下的模拟计算,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人口总数与老年人口的比例,退休年龄与退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给定人口总目标下的平均生育年龄与平均每对夫妇终生生育子女数、从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口数与我国未来总人口数以及人口的总体素质等四对矛盾进行了分析,特别是揭示了矛盾相关方面彼此消长的各种可能性。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
作者:叶自成(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
摘要:本文认为,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首先是由俄国民粹派提出来的,他们主张在俄国现存的农村公社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1875—1883年间,着重批判地吸取民粹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从而把这一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粹派的变化,恩格斯在1890—1895年间,着重批判民粹派理论的错误,因为它正在使社会思想发生混乱。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与马克思、思格斯的论述有某些矛盾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从彻底批判民粹派到与民粹派理论中的...
-
作者:郑又贤(1)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马列教研室
摘要: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论述作了考察和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自己的哲学体系直接概括为'实践唯物主义',但这不意味着后人就不能做这样的概括。'实践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角度的概括,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应把它们对立起来。相比较而言,前一种概括更能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但'实践唯物主义'不会也不应导致'实践本体论'。作者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本体'概念的几种涵义,对'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提出了批评。
-
作者:张志刚(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代西方人文研究领域六位代表人物的理论,说明在宗教—文化研究这个学术交汇点上,一种现代形态的"宗教—文化观念"已经初步形成。这一观念的形成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危机和文化多元论、非理性主义的学术倾向有密切的关系。作者认为这种"宗教—文化观念"有两个总体性特征:1.视角的多样性与观念的统一性;2."宗教的俗化"与"文化的神化"。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以上特征特别是"文化的神化"作出了分析和批判。
-
作者:程歗(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
摘要:本文认为,孱杂着浓厚迷信色彩的义和团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历史时代和乡土文化共同孕育的产物。义和团用神秘的天运观念来阐明天意灭洋的意识,而神灵则被认为是天运的主宰,表现了义和团的神和乡俗的神在性格和功能上的一致性。义和团的神灵观表现为极其普遍的"附体"时尚,这有其时代的原因,附体现象并非华北的特产,但较江南某些地区更易传播。义和团还将禁忌民俗移入灭洋斗争,团坛诸多禁忌既有反抗性又有神秘性,在现实斗争中团坛禁忌又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民俗信仰是正统宗教和民间宗教所共同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又是它们之间更替和转换的中间...
-
作者:张天路(1)
作者单位:(1)北京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包括已发布的1990年人口普查数字在内的大量数据,论述了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过程的新态势、新问题,指出,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处于持续的人口高峰之中,表现出生育率下降、活产数上升,死亡率、残疾人口比例偏高,年轻型人口居多及育龄妇女逐年增加,文化素质降低等趋势。
-
作者:胡乃武(1);吴齐(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经济运行机制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新近出版的一部体系周全,结构严谨,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著作,获1990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 (一)一般地说,对经济运行的分析有两种角度:一种是经济变量分析;另一种是经济机制分析。经济变量分析着重考察的是经济活动中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它主要分析经济增长速度、积累率、投资率、货币供给量、价格总水平、利息水平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
作者:臧铁军(1)
作者单位:(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就我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作者认为,我国普通高中原有办学模式(单一的文化基础教育)运行中存在许多矛盾,对这一模式的调整改革势在必行。作者依据一项调查所得的材料,对普通高中可供选择的多种办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的普通高中目前应允许多种办学模式并存,将来逐步过渡到比较理想的办学模式。而不论采取何种办学模式,均应坚持普通教育职业化的改革方向,在提高文化基础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渗透,以全面地实现普通高中的双重任务。
-
作者:俞金尧(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摘要: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中国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社会,要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离不开对家庭和国家关系的研究。岳庆平的《中国的家与国》一书,抓住了中国历史中一个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以理性的态度,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模式及其关系,对传统中国国情作了一次有价值的新探索。
-
作者:叶坦(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是我国第一部深入透视包括中国与日本在内的东亚文明的深层结构和文化积淀,并进行系统解析和阐释的专著。本书紧紧抓住东亚文明深层结构的基因——儒家思想的沉积、流变与转型,进行两大脉系的比较研究。一是儒家思想的"原生态"形式,即在华夏本土亘贯数千载的历史演进中,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派的学说和主张,不断地内在调谐而发展,渗透于社会生活各领域而久远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