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探讨了汉魏六朝小说与六艺、子、史之间的关系。认为:由于六艺、子、史之间素质互异,受其影响的汉魏六朝小说出现志怪、杂史和近子书三个各具特色的系统,而近子书系统最富有文人小说的意味。文章以《说苑》和《世说新语》为典型分析了近子书系统即"世说体"小说的演变过程和叙事特征,指出:由汉到六朝,近子书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由朝士转向名士,人的鉴赏意识和时空意识在觉醒,叙事者的身份角度在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作者:涂纪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意向性理论是西方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上世纪末,布伦塔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的论点对以后西方意向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世纪这一理论在当代西方两大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那里得到进一步深化。本文围绕意向性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意识与意向性、意向性与语言、意向性与意义,对欧洲大陆哲学家与英美分析哲学家在上述问题上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和评价。
-
作者:杨国荣(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冯友兰的新理学是近代中西哲学会通交融的历史产物,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第一,冯友兰引入了西方实证主义思潮的逻辑分析方法,以净化传统的形而上学,但他又上承程朱理学,从逻辑上建构了以理、气、道体、大全为基本范畴的新形而上学。第二,冯友兰力图融入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并接受其辩名(语义分析和句法分析)的主张,但他又提出本然命题与实际命题之说,用辩名析理和所谓"负的方法"来沟通超验的理世界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关系。第三,在伦理学方面,冯友兰赞同实证主义对道德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但他反对局限于此,认为哲学应与人生相联系,提...
-
作者:刘焕辉(1)
作者单位:(1)江西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语言学历史进程的哲学反思,探索一条自然语言动态研究的路子。文章把自然语言作为同人工语言相对的概念提出来,认为根据对自然语言状态的不同研究,可以分为静态语言学和动态语言学两类。迄今为止的语言学史就是一部从动态到静态再到动态的语言研究发展史。近年来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新学科的兴起,是语言研究转向动态,朝着接近自然语言本来面目方向发展的一种进步趋势。作者针对目前中国语言学研究状况,提出了"交际语言"的概念,论证了它的动态形式是可以被认识和研究的。同时阐述了交际语言学的语言动态观和交际汉...
-
作者:宋养琰(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阐发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涵和总体功能,检讨了正在发育中的我国现行市场体系的缺陷,剖析了进一步培育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有关理论问题。文章认为,培育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关键,在于使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朗化、经济利益独立化、经济决策自主化,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同时又要按照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合理地运用柔调、刚调和量调三种调控方式,把社会主义市场及其体系的运行,更好地置于国家的宏观控制之下。
-
作者:朱建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优生说和自然选择说这两种学术界最为流行的关于氏族内婚禁忌起源的学说都缺乏合理性。为了探究氏族内婚禁忌的起源,作者首先确立了生存适应原理作为大前提,又确立了原始人曾经乱婚及原始人存在性嫉妒两个小前提。在这些前提之下,作者分析了氏族产生之前原始人的生存环境及其谋生方式,特别着重阐述了第四次冰期降临后人类群体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作者指出,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人类群体内必须高度团结,这就需要解决群内冲突的重要根源——争夺女人,而此时又不能求诸等级制,唯一的出路是确立群内性禁忌的规则,氏族内婚禁忌...
-
作者:郝克明(1);谈松华(1);张力(1)
作者单位:(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在对全国分县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若干指标作追踪分析的基础上,就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特点及今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受农村经济、文化、人口、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进行估算,对2000年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大体图象作了预测性描述。作者还以大量数据说明,当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益问题十分突出,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为此,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进度、步骤、办学模式应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区规划、...
-
作者:郭松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政治制度史是兼有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制度,它的研究范围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而作为历史学,则需对所涉及的对象作纵的历史考察,也就是阐述它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新近出版的由韦庆远教授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便是一部上至先秦、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长达几千年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他们写作此书,不只是简单地叙述一下中国历代的"国体"和"政体",而是要进一步说明"中国历史各阶段中各阶级间的关系、力量对比和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所占的不同地位","...
-
作者:巫白慧(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费心川同志毕生致力于印度哲学史研究,他的新著《印度哲学史》是一部体现他在这个学术领域中的成就的总结性著作,同时也是一项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科研成果。本文拟从下述几个方面对这部著作作一评介。一、为印度唯物主义哲学正名。延续二千余年的印度哲学史基本上是唯心主义在支配着,唯物主义只是作为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象而存在。这是印度哲学史特有的、但十分奇异的特征。印度国内外的哲学史家通常都把唯心主义作为印度哲学史发展的主线来论述。
-
作者:郭道晖(1)
作者单位:(1)《中国法学》杂志社
摘要:本文认为,有关权利的立法不可能穷尽一切潜在的权利。在法律确认的明示权利外,还存在着法律的"默示权利"、为法律所"漏列的权利"、未预测到的"新生权利"、为法律所保留的"剩余权利"和"空白权利"以及种种"习惯权利"。它们可以通过"权利推定"明示出来并取得法律效力。"权利推定"就是以法律的明示权利或与之相关的法律原则、立法精神与宗旨为依据,推定出"默示权利"及其他应有权利的存在并确认其合法性的过程。权利推定在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由权利推定权利、由"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推定权利等多种形式。实行权利推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