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桑新民(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简称五育)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科学抽象方法,将五育划分为三个层次,认为德育、智育、美育属于心理发育层次,体育属于身心和谐发展的层次,劳动技术教育属于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层次。五育相互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完整地、科学地认识五育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正确地贯彻教育方针,调整基础教育的目标模式、课程标准,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
作者:纪宝成(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商品流通渠道是商品向消费运动的载体,是商品在其形态变换中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流通环节的组织序列。在时间节约规律的作用下,直接、间接流通渠道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并在协调产需矛盾上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不过,多种形式的间接渠道由于它们固有的特点和优点,必然是主体渠道。文章指出,合理的商品购销差价是协调各渠道经济利益推动他们各司其职顺畅运作的主要杠杆。为了实现流通环节的协调运转和合理组合既要重视开通传统渠道,更应注重科学地组织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渠道系统。
-
作者:吴敬琏(1)
作者单位:(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认为,一切较为发展的商品经济都必定要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稀缺资源,因而现代商品经济必然是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从运行方式的角度讲的,是指在这种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导向的,它与从运行状态的角度讲的计划经济并不处在同一层次上,任何把计划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经济)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看作互相排斥、有此无彼的观点都很难成立。当前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争论,并不是主张"纯粹的市场经济"与"纯粹的计划经济"之争,分歧的焦点,在于以行政(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还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作者指出,...
-
作者:黄枬森(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和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时代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以及马哲史的历史和研究马哲史的意义等方面,对马哲史的一般问题作了原则说明。文中还在国内外哲学理论研究的广阔背景下概述了我国十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
摘要:~~
-
作者:方立天(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佛教哲学形成的根源与途径,认为中国佛教哲学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产物。中国古代佛教学者通过译经,讲经、编撰佛典和判教立宗等途径使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且结合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特定的"哲学生态环境"进行加工取舍,使印度佛教逐渐中国化而形成一种既不同于儒、道等中国传统哲学,也区别于印度佛教哲学的相对独立的中国佛教哲学体系。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功模式。
-
作者:董乃斌(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摘要:苏轼一向是古典文学研究界瞩目的对象,研究论著极多。以前的研究者,或谓苏轼忠君爱民,是个大儒;或称"东坡居士"是禅宗信徒。现代学术界一般认为苏轼思想(以及以他为首倡者的蜀学一派)是儒、道、释三家哲学的杂糅。综观苏轼一生言行,基本上是在儒学基础上,濡染佛老。
-
作者:许殿才(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摘要:仓修良同志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以下简称《评介》)一书,系统介绍、论述了从《尚书》、《春秋》到《古史新证》、《中国文化史》等86部古今著名史著。它与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家评传》相映生辉,大致反映出传统史学的主要成就,集中展示了近年史学史研究的成果。
-
作者:彭漪涟(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周礼全的近著《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一部体现了黑格尔辩证逻辑思想研究方面最新成就的学术专著,同时,也是一部指导人们深入黑格尔所构造的"迷宫"探索"珍宝"之作。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人们曾经写出过卷帙浩繁的著作。
-
作者:燕凌(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本文运用有关的史实资料和思想资料,对《反对本本主义》初步体现出来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从其初始形态到成熟形态、作了概貌的综述。同时,追溯了《反对本本主义》写作的历史背景,具体地叙述了它所提出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一再遭受"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批判而仍然在斗争中坚持、发展、胜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