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宋祖良(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指出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宗旨是宣告哲学形而上学的终结和一个由思想取而代之的新时代的开始。围绕这一主题,作者集中论述了海德格尔对从柏拉图到尼采的西方哲学传统即人本主义传统和现代技术的批判。作者认为海德格尔晚期著作中的Humani-smus一词不应译为"人道主义",而应译为"人本主义",并由此探讨了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的划分及其与萨特存在主义的关系问题。作者对海德格尔的晚期思想作了评价。
-
作者:赵谦(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将杜甫五律结构分为起兴结构,客观结构,双线结构,绾连结构,比较结构和意象链结构,论述了杜甫五律结构艺术的丰富性及其审美功能的多样性。
-
作者:周卫平;张明杰;周汉华;莫纪宏
摘要: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10年来,行政法学界在不断加强本学科的基础建设,构筑行政法学体系的同时,逐步将注意力转向研究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期间,我国先后出版了一百多部行政法学专著和教科书,国内各类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行政法学方面的论文和文章,各法学研究机构、教学部门和有关国家机关先后召开了数十次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行政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研讨会。上述成果和研讨会主要涉及行政法的概念、基本原则、行政法律行为、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以...
-
作者:唐合俭(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败坏一种理论的声誉固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堪称"高招"者,莫过于把一种敌性的因素掺杂其间,使之陷入鱼龙混杂、分崩肢解的境地。西方形形色色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以及西方马克思学者正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判分鱼龙,涤除添加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污水异物,恢复其本来面目,就成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多年以来,陈先达先生在这个环节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我们从《被肢解的马克思》一书中可见一斑。
-
作者:王小平(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
摘要: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体系之形成,正是源自对日本经济的两次起飞现象的历史解析。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研究方法几经深化已衍出了众多理论模式,对重新解释人类社会的现代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也开始咀嚼"现代化"这个概念,借用其理论框架一些思路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发展进行再认识,目前尚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这本书的问世,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所作的一个有益的尝试。按照"现代化理论"的线索,日本的现代化属于"晚发"和"外发"类型,比之第二批实现现代化的法、德、俄、美等国,是"赶超型现代...
-
作者:顾培东(1)
作者单位:(1)四川省体改委体改所
摘要:《中国市场概论》一书所着意强调的主题思想是,"市场是一个体系"。围绕这一主题,该书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内容极为丰富的、开放性和运动着的庞大市场体系。它由5个基本系统构成:(1)市场结构系统,包括所有权市场、占有权市场和使用权市场,以及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2)市场的机制系统,包括决定和影响市场行为和市场活动的诸种内在因素,主要有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包括利息、股息和工资等...
-
作者:李银河(1);冯小双(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本文依据一项调查所得的材料,对我国社会存在的独身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这一现象的文化含义作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作者划分了我国独身现象的不同类型,描述了不同类型独身者作出独身选择的动因、心态与际遇,指出独身者由于偏离了婚姻家庭问题"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模式,住往被目为异常并受到不公正对待。作者认为,独身者作出的选择对他人、社会均无损害。在我国存在严重人口压力的情况下,社会应承认并肯定独身生活方式的正面价值,尊重独身者的自主选择。
-
作者:韩经太(1)
作者单位:(1)北京语言学院语文系
摘要:本文对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进行了阐释和剖析。作者认为:平淡美作为诗学理想的自觉过程,经历了南朝诗学、皎然诗论以及宋初诗文革新理论三个阶段;平淡诗美主要有源自儒家"平和"思想的骚雅式平淡、源自道家"冲和"思想的清虚式平淡以及二者参融而成的悲壮寓于平淡之中这三种形态;平淡诗美的价值范畴,主要有清美、生涩、韵味三个方面。文章指出,中国诗学对平淡美理想的执著表明了其自身的丰厚而深长,而东方诗国的心灵,亦因此而更显得高深而明净。
-
作者:杨世文(1)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考察了汉代灾异学说的历史渊源,认为殷商时期还没有形成'谴告'意识和'君道'观念,至周人开始把对天人交感的认识建立在'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基础上。春秋以降,一些思想家更加强调君主的行为选择必须对自然界的灾变承担责任,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为汉代的天人感应论和灾异学说建构了严整的框架。作者进而指出,汉代儒学在获得了官方的支持以后,一方面强化尊君的思想,另一方面把阴阳家学说融入儒家经典,用天人感应、灾异谴告来警戒、限制君主的失德行为,使'天'成为儒家的道德政治符号,灾异说成为汉儒的政治语言。作者认为...
-
作者:李学勤(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古韵通晓》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学的虽是古文字学而不是古韵,但读后仍有不得已于言之感,所以想写几句评介的话。这些年我在讲授古文字学时,发现学生不掌握古韵知识,在研究古文字时,经常发生困难,而又苦于无适用的书籍。其实,很多与古文字接触的历史、考古等方面的研究,也有这种情况。有一些讲古文字的作品,已反映出古韵知识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