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琳
摘要:由南开大学政治文化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政治学系、天津师范大学政法系、《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天津市政治学会、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吉林大学政治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政治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
作者:秦寰明(1)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宋代诗歌创作中存在著复雅崇格的倾向。宋代复雅与前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诗歌的复雅集中和深化为对于诗歌品格的追求,复雅而归于崇格。而这'格',是基于自唐至宋时代的变化和士阶层地位的降升,并与文化观念的演变相一致。它由强调创作主体内在的超越流俗的人格精神和高逸情趣,进而致力于诗歌的平淡境界和思理筋骨的逻辑力量的追求,并外现为诗歌的章句雅健之美。而其实质,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理性精神的复苏和强化。
-
作者:张晓丹(1)
作者单位:(1)人民出版社
摘要: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科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它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即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另一是潜藏于这些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科学思想,即人类理解世界的立场和方法。科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总是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但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时代的面貌。可是,把科学的历史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却十分年轻。托马斯·库恩认为。
-
摘要:《东方论坛》是青岛大学主办的属于学报性质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原名《青岛大学学报(社科版)》,自1993年第1期起改为此名。本刊编辑部地处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青岛,立足东方,面向世界,既突出以中国为重心的东方学的研究,也全方位向各个领域文明成果开放;既在当代高度上弘扬国学,也鼓励各种学科前沿探索。本刊坚持解放思想,追求开放性、现实性、前瞻性、学术性;提倡学术自由,笃信只有"让思想冲破牢笼"。
-
作者:景天魁(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社会科学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涵义,然后着重探讨了社会科学现代化的观念前提和技术基础。作者认为,从认知结构来看,社会科学不是"意识形态"它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生产力属性;从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来看,社会科学是科学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宣传舆论是社会科学的功能之一。作者还论证了综合集成技术作为社会科学现代化的技术基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社会科学现代化离不开综合集成技术的支持,综合集成技术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科学的参与。
-
作者:周叔莲(1);郭克莎(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率与代价、经济稳定性和收入分配作为指标体系,从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上,比较分析了战后实行市场经济和实行计划经济的两类国家在资源配置上的不同方式和效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单纯由市场或单纯由计划来配置资源都是不可取的,实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比引进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具有更好的资源配置效果;由此可见,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文章还分析了我国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效果和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只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就能够...
-
作者:鲁洪生(1)
作者单位:(1)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根据赋、比、兴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广泛教诗、用诗的时代,赋、比、兴的本义不可能是《诗》的体裁或表现方法,而是用诗的方法。它不仅是对赋诗言志的用诗方法及其用诗全过程的总结概括,而且是当时言语引诗、著述引诗以至汉儒说诗所共同遵循的用诗方法。文章具体考辨了赋、比、兴的本义,考察了它所反映的思维特征。文章还提出,当时对用诗方法有诸多不同角度的解说,赋、比、兴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而已。它之所以被后人理解为《诗》的表现方法,其根本原因是当时写作诗文的表现方法和运用诗文的方法是相同的,具有思维方式上的一...
-
作者:李双元(1);胡振杰(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我国国际私法的现状进行了多方面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完善和发展我国国际私法的初步设想。作者指出,我国国际私法在指导思想、立法模式、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缺陷,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当前,可以从修订现行立法入手,吸收国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成果,认真完善诸如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国际惯例适用、国际商事仲裁等制度,加入更多的重要国际公约,进而制定一部完备的中国国际私法典,使我国国际私法在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得到完善和发展。
-
作者:冯同庆(1);许晓军(1)
作者单位:(1)中国工运学院
摘要:本文在大量实证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对走向市场经济的我国企业职工内部关系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引发了我国企业职工内部关系的深刻变动。其实质是向良性社会结构的转型。同时产生的职工社会问题,亦应通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创造机会和条件加以协调解决。
-
作者:杜继文(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摘要:发达于唐至南宋的禅宗,其社会基础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流民与失意的士大夫。在禅宗里,有农民和士大夫的投影。禅宗的哲学基础,集中表现在《大乘起信论》中,禅宗中主要的三个学支心学支、理学支、般若学支均可从它的体系中演绎出来。中唐以来,心学支和理学支有过争论;两宋,又有文字禅与默照禅的争论。文字禅肯定语言在掌握客观真理中的功能,直指般若空观的理论基石,它的出现,标志着对《大乘起信论》最重要的突破。禅宗内部这些争论均未很好展开,以致相互矛盾的观点常混淆在一起。禅宗具有非理性色彩,在哲学的理性思考之外,还存在另一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