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董乃强(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是儒家化的立法、司法和法文化。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对儒家的法文化、法思想的认识和评价,竟成了一道十分棘手的难题。最近出版的俞荣根教授的新著《儒家法思想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正是第一部系统地回答这道难题的著作。作者殚精竭虑12载,从新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法律思想史,做出了独到的阐释和论析。通读全书,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五大特点: 1 矫正前失,推出新论。过去研究儒学的主要着眼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研究法史学的主要着眼于法家学派,二者都认为儒家不讲法,没有法思想或只有反对法和法...
-
作者:时宪民(1)
作者单位:(1)深圳行政学院行政管理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个体户的发展在城市社会结构分化与整合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认为,个体户在城市社会结构中已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个体户对国营部门的冲击促进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对个体户的管理引发了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化;此外,个体户的发展还使城市基层社区政府的行为方式及城市社会的分工格局发生了相应的交化。加强对个体户社会整合的研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促使其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作者:王兴国
摘要:1992年,是我国清初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名夫之,1619—1692)逝世300周年。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衡阳市人民政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船山学社于1992年11月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了纪念王船山逝世3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新加坡及大陆各省市和港,台地区学者100多人。提交会议的有专著8本,论文集1本,资料集1本,论文90篇。
-
作者:宋衍申(1)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摘要:方志,是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分支。其源可溯至两汉"地记",清代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被公认为方志学科的奠基人。但是,直到建国以前,方志学研究成果不多,有分量的专著更少。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方志的修纂和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重建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政府也普遍建立了修志机构,方志的修纂和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以空前的规模和气势开展起来。仓修良教授在近年来,一方面参与了修志的实际工作,一方面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从而为他的《方志学通论》(以下称仓著)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仓著问世后,许多专家盛赞...
-
作者:李定中(1)
作者单位:(1)人民日报社
摘要:早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于光远同志就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其后又进而形成和发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的观点。1992年3月到6月于光远同志在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又抱病有计划地连续撰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同年8月结集出版,取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札记)》(以下介绍引用本书原文时只注页码)。
-
作者:马大正
摘要:由中同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西域艺术研究会与瑞典国家民族博物馆、瑞典斯文赫定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10月3日至10月6日为学术讨论;10月8日至10月27日进行了学术考察。参加学术会议的中外学者共提交著作5部,论文(或论文提要)39篇,译著1部。
-
作者:郑宗寒(1)
作者单位:(1)《求是》杂志社经济部
摘要:本文剖析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工业产品成本持续上升的原因,提出了抑制工业产品成本连续上升的措施。作者指出,工业产品成本上升有其合理的因素,如提高偏低的原材料价格、增加职工工资等,但也有一些非合理因素,如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企业规模效益差,劳动手段落后,工资成本上升过快等。针对这些情况,文章从宏观经济角度,提出了一些降低工业产品成本的意见。
-
作者:赵剑英
摘要:1992年12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40多位理论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现将会议所讨论的内容择要综述如下。一、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及改革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迫切需要改革和发展。
-
作者:郭振英(1);卢建(1);丁宝山(1)
作者单位:(1)国务院研究室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的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这些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根据翔实的材料,多层面地分析了我国老工业基地衰退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了改造与振兴这些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
作者:凌文辁(1);邵道生(2);冯伯麟(3);张嘉棠(1);方俐洛(1);刘大维(1);张立野(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3)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在大量实证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华中日合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对日本管理者及企业的评价,文章认为:中国员工对日本人的工作精神和团体精神给予正面评价;而对其傲慢、刻板、待人吝啬等交往态度与人格特征给予负面评价。此外,中日合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对企业满意度低,转职意向强烈。文章指出:重视并认真研究三资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搞好三资企业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