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东智(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董事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工具 ,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治理上的安全措施。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表明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分离并不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 ,对两职是否分离的选择应该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独立董事的力量单薄且与监事会存在功能冲突 ,应严格界定二者的权力界限并实施相关配套措施 ;市场化选择的董事会规模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董事会行为缺乏应有的效率 ,应改变非市场化的董事任免制度并完善董事议事规则 ;董事持股制度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强制持股并在任期内锁定的制度有助于董事关...
-
作者:王锡锌(1);章永乐(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摘要:本文运用理想类型方法 ,试图提出并阐明一个观察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视角 :行政规则制定是一个通过特定法律程序而使不同类型知识得到恰当运用 ,为行政规则提供正当性和理性的过程。文章进而归纳出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两种范式 ,即大众参与模式与专家理性模式。文章认为 ,在价值选择领域 ,大众参与具有知识运用上的合理性 ;而在技术领域 ,过多的大众参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政规则正当性 ,但其耗费大量行政资源 ,无助于知识的合理运用。由于行政管制领域基本上是技术性事务 ,在一般情况下 ,专家理性模式应是优先适用的规则制定模式。...
-
作者:余凌云(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摘要:在贯彻行政裁量不受拘束原则和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之间寻求均衡 ,是现代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建立诚信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流行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合法预期之保护制度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合法预期的概念具有广、狭之分。本文着重讨论后者。狭义上的合法预期保护的既不是权利 ,也不是可保护利益 ,而是相对人因为行政机关的行为而产生的对预期的信赖。对合法预期的保护源自现代社会具有“信赖保护”、“法治”、“良好行政”以及“经济效率”等几个基本诉求。通过司法审查确认相...
-
作者:殷杰(1)
作者单位:(1)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太原030006
摘要:本文立足于 2 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 ,从哲学方法演变的视角上 ,阐述了“语用学转向”的内在动因 ;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 ,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 ;分析了科学解释模型、指称理论、真理观念和意向性思维朝向语用化的发展 ,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 ,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 ,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
-
作者:陈佳贵(1);黄群慧(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摘要: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是 2 1世纪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制订工业发展战略需要判断现阶段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本文首先提出以工业增长效率、工业结构和工业环境三个方面作为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进而基于这三方面标志 ,构造了一套评价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并依据这套指标体系对我国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量化估计其水平大致相当于工业现代化国家 2 0 %左右的水平 ;最后 ,本文分析了协同推进新...
-
作者:杨开忠(1);陶然(2);刘明兴(3)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1;(2)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101;(3)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
摘要:本文将有关中国转轨过程的解释分为两大类 :“资源有效配置论”和“制度安排论”。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批判性评述。并指出 ,这些解释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基于这些讨论 ,本文的解释性框架力图内生中国转轨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包括中国的财政分权。特别强调改革中重工业的技术特征 ,即规模经济以及与下游产业的产业间联系不应该在讨论中被忽略。中国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解除管制 ,并通过体制外的增量改革来提高效率。同时又由于新兴的最终产品生产部门需要中间产品部门为其提供中间投入和技术装备 ,所以不仅避免了对存量的冲击 ,甚至提高了上...
-
作者:王铁仙(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摘要:中国文学在五四时期开始了现代转型 ,而非五四时期之前或之后 ,具体地说是 1 91 8年。这一转型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以现代的人学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性文学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的。从此 ,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卷入了世界现代性文学的潮流 ,并与传统的古代文学形成明显的区别 :这不仅表现在文学观念的变化 ,也表现在文学创作的主流倾向上。五四文学的现代特质主要体现在 :以人的解放为目标 ,以人的生活、生命和心灵为本原 ,以人的个性化表达为准则。“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性文学 ,比传统的古代文学更自觉、更充分地实现了文学的“人学”和审美...
-
作者:高兆明(1)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南京210097
摘要:本文以对现代生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道德反思为切入点 ,以道德在新技术革命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限度为论旨 ,追问“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担当技术选择的仲裁”、“技术何以有禁区 ,道德能否为技术划定禁区”及“是技术离开了道德 ,还是道德离开了技术” ,认为当代人类在祛魅技术的同时应当避免附魅道德 ,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是当代人类同时面临的两个重任。
-
作者:张维迎(1);邓峰(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1
摘要: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法律 ,本身就是人类历史长期博弈的结果 ,而且往往是富于效率的。然而 ,对中国古代长久存在的连坐和保甲等制度 ,学界普遍持有批评态度。本文应用现代激励理论 ,对这些制度中蕴含的激励原理和连带责任及其施行的不断改进做了剖析。在早期国家的控制能力低下以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 ,连坐和保甲制度属于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在“小政府”的前提下 ,连带责任有效地利用了分散化的信息 ,对维护国家的大一统以及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这些制度的边界、作用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上相关制度的影响 ,并对现代...
-
作者:孙海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摘要:清代中期赋役制度改革以后 ,地方基层组织及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保甲组织逐步取代里甲组织。国家不仅对农民的编户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注重管理为国家提供赋役的“在籍”人户 (即编审册上的人户 )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 ,而且对乡村实施更严格和更直接的统治。清代中期以后 ,在保甲体制下 ,村庄负责人———乡保、牌甲长从普通的中等农民中产生 ,保证了州县政府能够顺畅地对乡村行使职权 ,并通过对乡村负责人严格控制与压榨 ,实现对乡村的统治。乡—村结构构成了地方基层的主要组织形式 ,村庄成为国家管理农村基层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