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晖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为反映目前学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2002年9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两个编辑部在北京共同举办了题为“中国: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岭南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谈。与会学者就全球化问题本身以及全球化问题对学术研究思维方式的冲击进行了讨论。以下笔谈,反映了本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作者:任平(1)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苏州215006
摘要:《资本论》中的“大写逻辑” ,是马克思在经济学语境中所表达的哲学视域。本文从历史语境、哲学视域、总体结构三个层面深度解读“大写逻辑”的本真意义 ,认为“大写逻辑”就是交往实践观。其主要根据是 :(一 )资本全球化是“大写逻辑”的历史基础和反思对象。 (二 )不同的哲学对“大写逻辑”提出了多元理解 ,但是贯穿这些理解的轴心 ,则是交往实践观。 (三 )交往实践观存在着三个向度 :存在论、意义论和辩证论 ,从而展示了“大写逻辑”的多重哲学意蕴。
作者:于安(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本文认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反倾销措施受到中国政府更多重视和使用 ,标志中国关于货物贸易的对外贸易管理政策正在经历历史性结构调整 ,从过去限制进口为主转到维护进口产品引起的国内经济竞争秩序。中国最高人民法院 2 0 0 2年 1 2月公布的反倾销司法审查规定 ,提高了中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国际化水准 ,推动了采取反倾销措施行政程序的法治化进程。在中国司法审查程序上 ,第一次明确规定划分事实审查与法律审查的司法审查结构 ,涉及审查范围上的合理化立场 ,提出对审查标准规则的期待 ;在反倾销措施的行政程序上 ,将通过司法审查...
作者:李铁映(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 ,《资本论》发表一百多年来 ,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做出科学的回答。文章对劳动和劳动力问题 ;商品生产和价值问题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问题 ;剩余价值与净增价值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作者指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劳动价值论 ,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