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颜利(1);周文(2);孟献丽(3)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2)云南财经大学,昆明650221;(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庆400715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正义作为一种道德理想、价值追求和崇高境界,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讨与追寻。奥康纳探讨的生态学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正义性社会”的一种憧憬。他认为,在生产社会化已高度发展的今天,“分配性正义”根本不可能实现,人们应该从对“分配性正义”的迷恋中挣脱出来,
-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双月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创刊于1980年,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实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认真落实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将从2012年第1期起正式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
作者:张耀辉(1,2)
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2)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产权明晰可以通过自由交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其权威性,科斯定理的这一思想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很少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拟从知识产权特性出发,分析科斯定理产权黑箱思想对知识产权生产的适用性、科斯定理所含的福利原则、知识传播的公平性的影响,揭示完全遵从科斯定理建立、执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弊端,为优化知识产权配置寻找新的理论基础。
-
作者:徐瑄(1,2)
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法学院;(2)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摘要:对知识产权本质及知识产权制度本质的认识,从来就是法哲学、哲学诠释学的任务。认识知识产权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安排知识产权制度。认识知识产权本质的困难在于法律专业的分工导致法律思维的专业限制,只有超越知识产权法才能看清知识产权及其制度本质。通过运用法哲学思维、辩证逻辑的方法分析知识产权制度,挖掘不同性质的制度结构及相互关系,
-
摘要:TRIPS协定为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共同规则,但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都有自己对知识产权理解和诠释的自主话语权。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知识产权制度安排的“话语权力”。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随着对知识产权本质的认识和自主话语权的发展而进步。构建有本国文化传统支持的知识产权系统诠释理论,已成为知识产权学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学界已从盲目信任知识产权自然权利或者简单断言知识产权是政策工具的思维中走出来,但因为缺乏共同的话语和共识,当前知识产权研究中还有不少不理性的、甚至是激烈的对立态度;有时不是...
-
作者:张杰(1,2);景军(3);吴学雅(3);孙薇薇(4);王存同(4)
作者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2)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终身教授北京100081;(3)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100084;(4)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摘要:中国自杀率在1987—2008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运用国家有关数据描述其间全国总自杀率及自杀率在性别、城乡人口中的分布,验证了全国自杀率逐年下降的显著性,并将自杀率与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的自杀率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流动人口的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此作为理论假设,用扭力情境的变化解释中国自杀率和经济发展关系,显示中国自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原有冲突情境的弱化。
-
作者:贺东航(1);孔繁斌(2)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武汉430079;(2)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南京210093
摘要:国家制订的公共政策需要落实到一定的地方场域,通过政策细化或再规划的过程,才能实现其政策目标,从而形成中央统一性和地方多样性的执行格局,说明公共政策往往具有层级性;同时,任何一项重大的公共政策还具有多属性特征,重大领域的改革政策尤为明显,它同时承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项任务,其政策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多部门的合作与配套政策的供给。为防止公共政策在执行中陷入"碎片化",可运用中国特色制度的高位推动,通过层级性治理和多属性治理,采用协调、信任、合作、整合、资源交换和信息交流等相关手段来解决公共政策在央地之...
-
作者:欧阳淞(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摘要: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针对不同时期中心任务和党员队伍实际,坚持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重要经验。
-
作者:王伟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大事件,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创新进程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航向,
-
作者:卫建林(1)
作者单位:(1)中央政策研究室
摘要:一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会后写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并不看好这个后来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中国历史方向,创造空前业绩的新生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