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佳木(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通过30周年。这两个纪念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
-
作者:折晓叶(1);陈婴婴(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摘要: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视角,对当下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进入村庄的社会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特别关注项目过程中的分级"制度机制"运作模式,包括国家部门的"发包"机制、地方政府的"打包"机制和村庄的"抓包"机制等,分析它们所形成的不同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和结果。"项目制"作为新旧体制衔接过程中对既得利益补偿的一个重要机制,为分级治理逻辑的汇合搭建了一个制度平台;强调只有通过公共品的供给,增加村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实现村庄公共治理,项目制才能真正增进公益进而达成整合的目标。
-
作者:任翔(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5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只有公案小说而无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侦探小说源于西方的启蒙时代,中国侦探小说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它的发生与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现代城市的出现、司法制度的建立、现代社会思潮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侦探小说的发生经历了由译介、仿作到自创三个阶段,至20世纪上半期产生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侦探小说作家与作品。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蕴含着启蒙思想和现代科学精神,并体现出某种程度的开放性、科学性以及现代性等特征。中国侦探小说的发生不仅加快了中国小说文体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还对中国现...
-
作者:李恒威(1,2)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哲学系;(2)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摘要:意识作为一种确定的现象,具有明确的特性和品质。意识现象不但迥异于物理、化学、生命现象,而且与一般的认知和心智现象相比,也有迥然不同的特性。澄清意识的现象本性,须从与之相关的形而上学和方法论问题入手,由"视角二元论"立场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论原则,并将其置于与一般生物现象既存在差别又连续的背景中来理解。差异性对比分析表明,意识首要的现象学特性是觉知,觉知是加之于心智之上的独特成分,具有自觉知的反身性结构。"光"是理解意识现象本性的一个恰当且强有力的隐喻。
-
作者:吴延兵(1);米增渝(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836;(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3
摘要:产品创新是市场竞争中决定企业绩效成败的关键。运用中国制造业非国有企业调研数据,考察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三种产品开发模式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技术效率值的计算结果均显示,合作创新企业的效率最高,模仿企业的效率次之,独立创新企业的效率再次之。这表明,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合作创新是优于模仿和独立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因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佳战略选择。
-
作者:王利明(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比照近代民法以财产法为中心,现代民法强化了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从以财产法为中心到人法地位的提升,并广泛体现于民法中主体制度的发展、人格权的勃兴、合同制度的发展、物权法的发展、侵权法的发展、婚姻家庭法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人文关怀构建价值理念,注重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基于这一理念,在中国未来民法典中有必要增加人格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编。在中国民法的适用等方面更应强化人文关怀。
-
作者:贾根良(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保护主义和内向型工业化道路是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美国学派为之提供了由"生产率立国、保护性关税、国内市场、利益和谐与国民银行"构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学说和政策方针。这是一种有关落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如何实行经济赶超的经济学说,对德国和日本的崛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美国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化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重新发掘美国学派关于美国经济崛起的经济学逻辑,对于我国启动内需、重新审视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得失和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具有现实意义。
-
作者:王小锡(1)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南京210046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作为特殊的生产性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践,从经验的层面,全面印证了道德与现代经济的这种正向价值关联。但道德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有其合理限度,应在复杂的经济关系中去理解和分析道德的经济价值问题,用合理的道德理性去引导和矫正含有不合理价值观念的经济理性,从而探索一条更加健全合理的社会发展道路。
-
作者:王铭玉(1,2)
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哈尔滨150080;(2)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天津300204
摘要: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号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各种成果及人类存在的意义。语言文化研究与符号学密不可分,二者的接缘和碰撞是一种趋势,以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关注点,以两个模式化体系的同构性特征为参照,以广泛的对话为立场,以符号域的动态平衡观为依托,寻求符号学切入语言文化研究的契合点,进而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索语言文化研究,必然会使语言文化研究获得理论支撑和视域拓展。
-
作者:彭希哲(1);胡湛(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人口学博士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博士后心理学博士上海200433
摘要: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它所带来的挑战更多地源于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社会经济体制之间的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这使公共政策调节成为必须。仅仅调节人口政策、仅仅调节针对老年人的政策或某一部门的政策都不足以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应当以社会整合和长期发展的视角来重构当前的公共政策体系。在重构过程中,不仅要统筹人口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而且要统筹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的联系。因此,应建立一个权威的常态统筹机构,并结合中国的国情,重新定位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解决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问题、支持老龄化社会的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