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闻一多(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屈原《九歌》十一篇中,《东皇太一》和《礼魂》两篇是祭歌,《云中君》等八篇是恋歌,《国殇》是挽歌,对王夫之以来关于《九歌》结构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作者:徐扬杰(1)
作者单位:(1)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摘要:本文以较丰富的文献资料,就宋明以来对中国社会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家族制度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特别着重探讨了它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和它在维护与巩固封建专制制度方面的作用,分析了今天彻底肃清封建的宗法思想和家族观念的必要性。
-
作者:钱枫(1);刘其发(2)
作者单位:(1)武汉市《长江日报》;(2)湖北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党史研究中一直未能完满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在肯定中国共产党在发动和开展这次大革命中的巨大作用的前提下,从当时党的领导人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无产阶级是否完全掌握了领导权、怎样看待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作者:马宏山(1)
作者单位:(1)新疆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文心雕龙》的纲是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作为佛家思想的道。刘勰的指导思想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他用这样的指导思想来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本文认为刘勰的思想是落后的,在评价刘勰思想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作者:孙冶方(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概述了作者自五十年代以来在价值理论上所坚持的基本观点,即价值规律内因论。作者认为价值规律不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规律,而是在任何社会化大生产中"根本不能取消的"规律,它不仅在社会主义社会,甚至在共产主义社会都仍然起作用。作者不同意斯大林仅仅承认两种公有制的交换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否认价值规律对全民所有制经济的调节作用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是价值规律外因论。本文列举了价值规律外因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的危害:不讲经济效果,不讲等价交换,取消综合平衡。
-
作者:周绍良(1)
作者单位:(1)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摘要:本文肯定了公元四世纪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兰亭序》的真实性,根据史料,就王羲之时代的书体源流和哲学思潮,一一进行了探索,否定了对《兰亭序》的否定见解。
-
作者:李克敬
摘要:教育本质的问题是教育学中一个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学界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近年来,教育学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中所涉及的一些争论问题综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
作者:卓炯(1)
作者单位:(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第二期樊季刚同志的《商品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再探讨》一文中,认为私有制不是产生商品生产的原因,这一分析是正确的。她说:"长期以来,人们把私有制解释为商品生产产生的原因。这是一种错觉。
-
作者:金汶(1)
作者单位:(1)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摘要:本文认为,按劳分配是把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区别开来的标志,因而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的程度,又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成正比的。现在迫切需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以开发社会的劳动资源。公有制只有与按劳分配相结合,才构成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团结、社会安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
-
作者:刘国光(1);王向明(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对三十年来我国计划经济实践中,处理速度与比例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探讨。文章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一再出现比例失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按比例发展。这突出地表现在重积累,轻消费,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以致比例失调,经济效果普遍下降,欲快反而慢。文章认为,要取得持久和稳定的高速度,必须正确处理好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以及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而其关键又在于保持适度的积累率,提高积累的效果;同时,从改进两大部类内部结构和改善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