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涛(1)
作者单位:(1)河南信阳武汉军区步兵学校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第二期所载《我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考察》一文,谈到黄麻起义的情况,我觉得有些说法不够确切。 (一) 关于起义领导人的排列顺序:文中说:"吴光浩、曹学楷、潘忠汝等领导的湖北黄麻起义"(见一三七页)。据我所知,起义前。
-
作者:李浩培(1)
作者单位:(1)中国国际法学会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际条约中保留制度的意义和历史发展,说明从传统的保留制度演变到现行制度的过程,并从这一演变过程探讨国际法的形式渊源和实质渊源。
-
作者:周谷城(1)
作者单位:(1)中国史学会
摘要:本文对大量的中外历史资料进行排比研究,从十一个方面论述了"古封建"问题。作者在文中指出,所谓"古",指的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奴隶制时代;所谓"封建",则是指这个时代的封建等级制,而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古封建"制度是与奴隶制时代的历史相始终的,与统一集权的坚强的国家组织不相客的。古封建所含的矛盾为各封建国与中央的矛盾,封建制所含的矛盾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历史,都是奴隶制时代长于封建制时代。
-
作者:江应樑(1)
作者单位:(1)云南大学历史系
摘要:这篇文章原载云南大学《思想战线》一九八○年第一期,全文约一万二千字,这里刊载的是该文摘要。作者江应樑,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多年来从事民族史的研究工作。这篇文章,对周、秦到唐、宋这一段时期历史文献关于濮人和越人的记载,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古代我国南方的"濮"或"百濮",既不是南亚语系的民族,也不是羌氐系的僰人;而与古代我国东南沿海的"百越"有着密切的族系关系。这个说法颇为独到,与以往史学界关于"濮"的族系问题的结论完全不同。
-
作者:庞朴
摘要:拙作《"中庸"平议》发表后,同志们纷纷鼓励,奖掖之情,令人动容;文中错误及不足之处,也多获指正,谨此致谢。拙文以《逸周书·太子晋》"马之刚矣"一诗为《诗经》逸诗,系据《左传》
-
作者:张品乾(1);晓亮(2)
作者单位:(1)中国企业管理协会;(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从一九七九年起,我国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子工业等一些生产部门,陆续把一部分生产资料投入市场,进行了市场调节的试验。这对我国现行经济体制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并且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理论。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系统开展市场调节以来的收获和出现的新气象。作者认为,市场调节是把经济搞活的一把钥匙,是经济改革的一项根本措施。实行市场调节不是削弱了计划调节,而是完善和加强了计划调节。对于市场调节提出来的一些问题,作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作者:张白山(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退居山林直至逝世的十年间的诗作进行了具体研究,指出他研习佛理,吟咏山水并没有忘怀于政治。分析他的绝句小诗的艺术特色,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作者:梁文森(1);田江海(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围绕社会主义经济目标,探索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方法。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目标应落脚到最终产品上,而最终产品这一概念的内涵应限定为直接满足个人生活消费和集体消费的产品。文章提出了确立经济分目标的证据及其与经济总目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对怎样从最终产品出发来制定计划的理论、方法与现实可能性和优越性等,作了具体的论述。
-
作者:潘家森
摘要: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于一九八○年六月四日至十一日在昆明举行。会议期间,就美的本质、审美教育、形象思维和中国美学史方法论以及几个艺术门类的美学等专题,举行了多次报告会和座谈会,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现将美的本质、审美教育。
-
作者:丁伟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许多哲学史家认为张载是"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本文对这一论断提出异议,并依次从自然观、人性论、认识论三方面分析了张载理气观的内在矛盾。本文认为,两宋理气哲学的出现,是中国哲学思维发展史上的重要进展;程朱的"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哲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最重要的一派哲学,但是在这个阶段上并未形成与之旗鼓相当的"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人为地描画出一幅阵线分明的两军对垒的图画,并不符合当时哲学论坛的历史实际。本文解剖张载的理气观,便是为了阐述这一见解而做的一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