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乌家培(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当代经济科学的发展存在数量化、工程技术化、非经济因素化的趋势,数量经济学的分立和发展,是上述三种趋势的集中表现。数量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数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类似。数量经济学首先是应用科学,但其中经济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基础科学的性质。数量经济学一方面使经济科学"硬化"即"精密化",另一方面使在经济领域中运用的数学、工程技术学"软化"即"艺术化"。社会需要是数量经济学发展的动力。中国已经有了新的经济工作实践,如经济信息和预测工作等,这使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有了自己的...
-
作者:任建平(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发表的马晓华同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论》一文认为,只有同现实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再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新论》的主要论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即"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原来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再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好象马克思有一个与第一层含义以及第二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的第三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然而把马克思这段论述的前后文联系起来看,是不应得出这一结论的。马克思指出:"撇开一切偶然的干扰...
-
作者:张明澍(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在对微观经济"放开搞活"的同时,必须运用一整套法律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经济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运用法律管理微观经济,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消极管理"的特点。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采取积极的姿态,它应从全社会利益出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速度等重大因素做出选择,并采用经济杠杆等方法力求实现自己的选择。微观经济的消极管理和宏观经济的积极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经济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从历史发展考虑,微观管理是宏观管理的基础。在有...
-
作者:刘惠林(1);冯世则(1)
作者单位:(1)爱丁堡大学东亚研究所
摘要:本文大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作了理论上的考察。文章认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把经济的增长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其根据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表面上看,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似乎更强调扩大再生产的外延方面,即强调生产性积累。其实,这一理论的重要之处在于马克思就两大部类的发展应保持相应比例的阐述。作者指出,尽管社会主义的经济学都注意到这一点,但在实施中,却无一例外地强调了积累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方面。他认为,中国的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他也指出,在如何使第Ⅱ部类获得最大增长方面,是社会...
-
作者:王玉梁(1)
作者单位:(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文杂志》
摘要:本文认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提出不少发人深思的见解,对主客体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深入探讨了主体能动性问题;对认识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了具体论证;提出图式论和建构学说,揭示主体能力的内在机制;强调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认为客体是主体认识的极限。他还首次阐明了主客体分化过程,重视对主客体之间的中介的研究,同时指出主客体研究的新的方向和方法。本文还认为,尽管皮亚杰拒绝采用反映范畴、忽视活动的社会性和多样性、忽视社会机制和工具对认识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对推动主客体研究的积极作用。
-
作者:赵昌平(1)
作者单位:(1)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编
摘要:本文从宏观上论、从微观入手研究初、盛唐七古诗发展的内在规律。文章从句式声调、诗歌意象、布局取势等方面细剖了有唐前两个时期近二百年间有代表性的七古诗作的特点,而根据其演进轨迹划之为三个阶段。作者从清理诗史发展的链索中发现,造成盛唐七古"不可端倪,达于化境"、"诸体备陈,笼罩百代"的成就的,不仅是靠处于发展顶峰的盛唐时期诸大家的意匠神功,而且不可忽视以"四杰"为代表的第一阶段借赋体改造前代七古的开创之功,同时也有过渡的第二阶段李峤诸人对"四杰"歌行进一步改造之力。从而得出,诗歌艺术作为文学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其演...
-
作者:韩志国
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学报》、《计划经济研究》、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山西省经济管理学院、山西财经学院共同发起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讨论会,于1986年8月19日至23日在太原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一百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理论讨论会,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
-
作者:周振想
摘要:近年来,随着刑事立法工作的开展,作为法学中的重要学科刑法学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大家对刑法总论和各论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发表了不少见解。现择其要者综述如下。总论部分一、关于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法学界除了个别人认为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是刑法第一条的全部内容外,绝大多数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不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哪些内容属于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
-
作者:舒炜光(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
摘要:本文指出,卡尔·波普尔关于'第三世界'的理论经过长期酝酿、于七十年代初脱颖而出,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复杂的哲学背景;他的哲学思想几经转折后才进入这个特定阶段,《客观知识》一书所力倡的多元论的客观主义成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本文认为,批判理性主义和否证论仍然构成波普尔'捍卫客观性'的支柱,它们又在客观主义知识论中得到发挥;他提出的著名的四段图式既是科学方法的公式,又是认识论和进化论的公式,它不仅显示了批判和否证的重要地位,而且表现出选择和淘汰的关键作用;他企图通过'世界3'理论把方法论与本体论融为一体,把实在论与...
-
作者:宋祖良
摘要:王树人同志长期潜心于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这本书是他关于黑格尔哲学研究成果的综合。我在阅读中,感到新的气息时时扑面而来。国内的黑格尔哲学研究,曾侧重于逐字逐句地理解、评论黑格尔的原著,或就黑格尔哲学的本义去探讨黑格尔某一专著中的专题。这种研究无疑是必要的,但又不能总止于此。王树人同志的研究采取了新的角度。例如,他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广阔背景上,注意到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反思的普遍意义,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哲学的反思"是一种比一般理性认识在层次上更为间接的认识";正因为在一般理性认识这个层次之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