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卫兴华(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不能成立》一文认为,劳动力流动不等于劳动力就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剩余价值剥削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条件。
-
作者:张君(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著名学者庞朴先生和薛理勇同志先后撰文,就《左传》所记"枚卜"的特征及其具体的觇测方法分别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见解。但细索两家之言后,我们认为,"枚卜"似应理解为"微卜"才更为妥当。按上古音,枚、微同属明纽、微部,是可以通假的。清段玉裁注《说文》"枚"字曰:"《毛传》曰:"榦曰枚。’引申为衔枚之枚,为枚数之枚。《豳风传》曰:‘枚,微也。’《鲁颂传》曰:‘枚枚砻密也。’皆谓枚为微之假借也。"又,"微"之义,《说文》曰:"微,
-
作者:钱学森
摘要:沙莲香副教授: 在《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5期上见到您的论文《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框架》,读后很受启发。下面我想写几点看法,向您请教: 一、个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集体,包括人们集体创造的东西。因此,人是社会组织的单体,社会是由人组织起来的系统。社会这个系统作用于个人,个人又反过来作为一分子作用于社会。所以有个从单体到集体。
-
作者:陆致极(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以《汉语方音字汇》为基本材料,利用计算机整理出汉语十七个方言调查点在声母和韵母分布方面的数据,并采用计算机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程序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从而对各方言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以及归类状况作出了计量描写。本文对这种数量比较方法作了论证,认为它是以"词汇扩散"理论为依据的,具有综合的和系统的特点,可以避免以"特征"为中心的传统比较方法所面临的某些困难。根据统计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汉语各方言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分区的问题。
-
作者:杨正泰
摘要:《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运河城市史的专著。它出现在我国城市体制改革方兴未艾、建设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城市这一战略任务实施之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注意。城市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群体科学,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市政管理、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生态学、心理学、美学、协同学等。城市科学又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包括运用现代科学成果装备和发展城市,也包括研究城市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由于这门新兴学科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半个多世纪来,很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
作者:陈达文
摘要:1987年1月,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巨人,商务印书馆应学术界的殷切要求,重印了近代学者丁文江编的《徐霞客游记》(附他撰述的《徐霞客先生年谱》)。1987年4月,恰巧也是丁文江诞生一百周年。因而此书出版,有双重纪念意义。丁文江(1887—1936)是我国地质科学的开拓者和近代野外综合考察的先驱。他也以一生研究徐霞客而知名。由于他的经历与徐霞客在几个方面有共同之处,人们推誉他为"当代徐霞客"。以"当代徐霞客"来编古代徐霞客的著作,自有精到之处。丁文江曾经谈过他编《徐霞客游记》的原因...
-
作者:冯丛林(1)
作者单位:(1)中共辽宁省委《理论与实践》杂志社理论辅导编辑室
摘要: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的性质?在这个问题上,目前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本刊1986年第2期发表的《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和《论我国社会主义计划市场体系及其实现途径》对这个问题分别提出了肯定和否定的意见。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有关这一问题的来稿,这里再编发四篇文章,以促进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对劳动力商品论若干论点的质疑》一文认为,只有在生产资料归非劳动者所有的条件下,劳动者才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如果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那就必然否定劳动者的主人...
-
作者:邱其生
摘要:《蒙藏民族关系史略》是根据汉文、藏文和蒙文史籍中大量的翔实资料和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的;此外,书中还汲取了国外学者研究的积极成果。该书侧重阐述了十三至十八世纪中叶,即元、明、清时代,蒙藏两个民族政治、宗教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两个民族同元、明、清三朝的关系。这是我国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民族关系史著作,不仅有学术价值,也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引人注目的一本新书。该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色: 一、内容相当丰富。此书分五章,分别论述了十三世纪中叶以前的蒙藏民族关系、元代的蒙藏民族关系、明代的蒙藏民族关系、清代...
-
作者:何祚榕
摘要:科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探索,在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领域。前几年,不少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对自然科学方法论作过若干初步的总结,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但在内容上过于抽象,缺乏前人科学实践的具体经验材料;理论上显得陈旧,缺乏深度。
-
作者:王守春
摘要: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主编的。它系统地论述了这样的问题:今天黄土高原自然面貌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还是历史形成的,以及黄河是否自古以来就多泥沙,今天黄土高原的状况能否治理? 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如有的认为,黄土高原的自然面貌古今变化不大,古代黄土高原森林分布范围就很狭小,水土流失就很严重;有的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是自然过程,不是人为力量所能阻挡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