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德敏(1)
作者单位:(1)山东工程学院马列教研室
摘要:本文主要依据《管子》书中"经言"各篇的史料,探讨了管仲对自然之天、事物的规律性和"道"的各种特点的认识,论述了这些思想对老子道论的影响;然后又从老子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道生天地万物的世界本原论、万物相连的统一整体观、无限循环的矛盾运动观、无为自化的社会管理论——追溯了老子哲学与管仲思想的渊源关系。作者在文章最后就《管子》"经言"各篇的写作年代和齐文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作为本篇论旨史料依据的说明。
-
作者:韩震(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维柯的历史哲学是作为衡卡尔认识论理论的对立面出现的:笛卡尔从先验的理性出发,认为变化不定的历史不过是事实的杂乱堆积;维柯则提出了"真理就是创造"的命题,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己所创造的人类世界的事物。作者指出,维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新转向,为近代历史哲学和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通过对维柯关于历史创造、历史基础、历史结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历史动力以及历史认识与理解等一系列论述的研究,作者充分肯定了维柯历史哲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对这种理论的局限性也进行了...
-
作者:彭泗清(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评述了沙莲香《中国民族性(二)》一书的主要内容。作者认为该书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整体的观点来分析中国人,将立足于大量调查材料的量化分析与根据中国文化传统所作的理论阐释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深刻地剖析了中国民族性格结构的双重性特点,提出了人格反差等一系列勾勒与分析民族性格结构特点的工具概念。作者在回顾民族性研究的历史的同时,阐述了民族性格的存在根据及其与时代性、阶级性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最后,作者指出了人际关系问题在中国人研究中的重要性,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中...
-
作者:何祚麻(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发表作者所撰《现代物理学能为"认识的主体论"提供科学基础吗?》之后,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第6期和1991年第1期上陆续刊登了文兴吾、古祖雪、柳树滋等三篇争鸣文章,与之商榷。本文是作者就商榷中的几个主要的原则性问题所作出的答复。
-
作者:江怡(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本文把对语言问题的关注看成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认为当代具有不同风格的英美哲学与欧陆哲学在哲学史上各有其发生学根源,但它们都从康德哲学那里得到自己的哲学观念,并且都在语言问题中找到自己的理论出发点。文章突出点明了康德哲学对欧陆哲学思潮中的卡西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英美哲学思潮中的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人思想的不同影响;并着重讨论了两大思潮在"语言的意义和意向性"、"语言的理解和解释"、"语言的界限"这三个问题上所达到的一种"视野的融合"。文章指出,当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对语言问题的共同关注,...
-
作者:罗卫东(1);夏海舟(1)
作者单位:(1)杭州大学经济系
摘要:上海三联书店最近推出的《社会主义经济通货膨胀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对社会主义通货膨胀问题的三个主要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考察。在《导论》第一篇对通货膨胀概述中,作者对通货膨胀的含义、表现形态及衡量指标作了描述和概括。作者给通货膨胀下了如下的定义;"通货膨胀是在既定商品(包括各种劳务和资产)数量及其价格水平条件下的货币过量发行;或者是在既定商品(包括各种资产和劳务)数量及增长速度的条件下,由各种实际经济因素(例如需求、成本、经济结构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货币过量发行。"(《导论》
-
作者:景海峰(1)
作者单位:(1)深圳大学国际文化系
摘要:现代新儒学是五四以来70年间薪火相传、延绵不绝的重要文化思潮。近年来,现代新儒学的研究工作渐受国内学术界重视,该课题被列为国家'七五'社科规划的重点项目,吸引了一批有志开拓的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初步的研究成果已开始涌现。最近出版的由青年学者郑家栋同志所著《现代新儒学概论》一书,即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可喜收获。该书以史论结合的形式,分'现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和'现代新儒学的逻辑发展'上下两篇,不但全面概述了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哲学思潮、学术思潮的现代新儒学的一般特征和总体表现,而且条分缕析、以四代划分的历史间架深入...
-
作者:孙祁祥(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刘伟、平新乔的《经济体制改革三论:产权论、均衡论、市场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思考》(以下简称《三论》)是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著作。它以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发展演进的国际比较为基础,以考察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热点问题为中心,以认识中国经济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探讨如何摆脱困境为目的,将7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全部讨论凝聚为产权论、均衡论和市场论这三大命题,并浓墨重彩于此。通观全书,读者是不难体会到作者这种选题思路之独到与精辟的。产权。
-
作者:李宗桂(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要:近年沸沸扬扬的文化大讨论,已经转趋深入。现在从新的视角审视这场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导致文化讨论中的情绪化、简单化、政治化等缺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理论准备的不足。郭齐勇同志的新著《文化学概论》的出版,正是对这种不足的弥补。细览全书,我们感到郭著有如下值得充分肯定的价值和特点: 一、提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文化定义人所共知,国内外迄今有数百种文化定义,流派纷呈,莫衷一是。郭著站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立场,对泰勒的描述性定义、康德等人的价值论定义、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性定义。
-
作者:周惠泉(1)
作者单位:(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元好问号遗山,为金代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社会文化活动家,在金、元时期足以代表思想文化领域的最高成就。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正统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