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歗(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
摘要:本文认为,孱杂着浓厚迷信色彩的义和团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历史时代和乡土文化共同孕育的产物。义和团用神秘的天运观念来阐明天意灭洋的意识,而神灵则被认为是天运的主宰,表现了义和团的神和乡俗的神在性格和功能上的一致性。义和团的神灵观表现为极其普遍的"附体"时尚,这有其时代的原因,附体现象并非华北的特产,但较江南某些地区更易传播。义和团还将禁忌民俗移入灭洋斗争,团坛诸多禁忌既有反抗性又有神秘性,在现实斗争中团坛禁忌又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民俗信仰是正统宗教和民间宗教所共同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又是它们之间更替和转换的中间...
-
作者:张天路(1)
作者单位:(1)北京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包括已发布的1990年人口普查数字在内的大量数据,论述了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过程的新态势、新问题,指出,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处于持续的人口高峰之中,表现出生育率下降、活产数上升,死亡率、残疾人口比例偏高,年轻型人口居多及育龄妇女逐年增加,文化素质降低等趋势。
-
作者:胡乃武(1);吴齐(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经济运行机制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新近出版的一部体系周全,结构严谨,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著作,获1990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 (一)一般地说,对经济运行的分析有两种角度:一种是经济变量分析;另一种是经济机制分析。经济变量分析着重考察的是经济活动中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它主要分析经济增长速度、积累率、投资率、货币供给量、价格总水平、利息水平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
作者:臧铁军(1)
作者单位:(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就我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作者认为,我国普通高中原有办学模式(单一的文化基础教育)运行中存在许多矛盾,对这一模式的调整改革势在必行。作者依据一项调查所得的材料,对普通高中可供选择的多种办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的普通高中目前应允许多种办学模式并存,将来逐步过渡到比较理想的办学模式。而不论采取何种办学模式,均应坚持普通教育职业化的改革方向,在提高文化基础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渗透,以全面地实现普通高中的双重任务。
-
作者:俞金尧(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摘要: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中国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社会,要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离不开对家庭和国家关系的研究。岳庆平的《中国的家与国》一书,抓住了中国历史中一个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以理性的态度,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模式及其关系,对传统中国国情作了一次有价值的新探索。
-
作者:叶坦(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是我国第一部深入透视包括中国与日本在内的东亚文明的深层结构和文化积淀,并进行系统解析和阐释的专著。本书紧紧抓住东亚文明深层结构的基因——儒家思想的沉积、流变与转型,进行两大脉系的比较研究。一是儒家思想的"原生态"形式,即在华夏本土亘贯数千载的历史演进中,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派的学说和主张,不断地内在调谐而发展,渗透于社会生活各领域而久远延续;
-
作者:张翼星(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列宁对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是举世公认的,但究竟如何评价列宁主义,则是当代激烈争论的大问题。如何评价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思想,特别是如何评价列宁在生命最后时刻所口授的、通常被称为列宁"政治遗嘱"的一批论文和信件,更是当代国际国内有关列宁思想研究和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所要评介的这部著作,正是围绕这个焦点,把列宁的思想置于20世纪世界历史的总体格局和俄国的特殊国情中去考察,同时作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尝试和解决内在矛盾的发展过程去考察,提出了既不同于西方学者,又不同于苏联学者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该书共分...
-
作者:黄侯兴(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对创造社作家的文化心态进行了考察,认为创造社的作家具有张扬自我,渴求个性解放;勇于反抗,激烈攻击旧事物;大胆创造,狂热向往未来理想;以及不断进行自我扬弃、追赶新潮流等文化心态特征。文章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对这种文化心态的产生、演变、影响等进行了剖析,认为这种文化心态既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剧变时期,一群追求进步、革命而又涉世不深的文学青年心灵的震荡和历程。
-
作者:李克强(1)
作者单位:(1)全国青联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经济中二元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不能走从传统农业社会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道路,而必须经历一个农业部门、农村工业部门与城市工业部门并存的三元结构时期。这种三元结构已在中国形成。由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并不意味着距离国民经济结构一元化的道路更漫长了,而是加快了结构转换的进程。作者分析了三元结构在我国形成的客观条件、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推动三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条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作者:方恭温
摘要:本文认为,虽然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将被消除的设想已被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否定,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结合的问题至今在经济上尚未实现,理论上也存在争议。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结合的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具有共同的生产力基础、通行着相同的原则、在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生产目的上可以兼容等方面,阐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又分析了结合中的矛盾。文章认为,要把商品经济引进公有制中来,必须改革现行公有制的产权关系。文章强调指出,商品经济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