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变文作为独立文体当出现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典籍(尤其是佛教典籍)的歌场化或半歌场化,是变文脱离以往讲经文附庸佛事而成为独立文体的一个标志。随着歌场化的深入,变文进入历史传说领域,并启示了话本的产生,这就形成了中国小说史上另一系统的文体逻辑和历史逻辑。变文日甚一日地介入中国社会文化和民间欣赏趣味,旁涉儒道,挦撦子史,借助佛教的艺术想象和思维方式,对诗、曲、骈、散等文学要素,进行了别具一格的统合,给中国叙事文学输入了充沛的元气。在这种文化和文学的统合过程中,始终体现着佛影与俗趣的交织与冲突,并且携带着...
-
作者:王梦奎(1);林兆木(2);郭树清(2);韩文秀(2)
作者单位:(1)国务院研究室;(2)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认为,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宏观调控领域的改革步伐相对较慢,目前的宏观调控体系与国民经济的现实格局很不适应。因此在重新塑造微观经营机制的同时,必须重新塑造宏观调控机制。新型的宏观调控方式,应该以间接调控为主,以经济手段为主,同时根据需要配之以一定的直接调控形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是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二是把政府的所有者职能与其宏观管理者职能有效分离开来。据此,作者还提出了90年代完善宏观调控的原则构想。
-
作者:朱贻庭(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做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做好一个人,即所谓"理想人格"的问题,是儒家文化的一个中心议题。考察儒家文化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离不开对儒家"理想人格"的研究。但长期以来,却未见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面世。有鉴于此,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系朱义禄副教授积数载之功,
-
作者:章尚锦(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摘要:本书是我国迄今为止篇幅最大的一本国际私法著作,它吸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际私法的理论和实践,并提出了许多颇具创见的观点。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强调主权原则,着力于发展中国的国际私法学。作者认为,主权原则是国际私法的第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一个国家国际私法制定和实施的一个先决条件。
-
作者:宋元强(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赋税与徭役问题,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代赋役制度史是其中一个较难涉足的领域,这不仅是由于赋役史是历史学与财政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涉及专业面广;还在于明代赋役典制纷繁驳杂,史册记载不一,这就给研究工作平添了不少障碍。尽管如此,迄今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致力于此,对明代的赋税与徭役问题进行专项的、部分的探索。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公开出版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双月刊。它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着意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所取得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热情支持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讨论争鸣。
-
摘要:《建设和平与民主》国內首出独家发行 (南朝鲜)金大中著大32开 37万字压膜定价9.30元 1991年10月出版金大中先生是南朝鲜著名的政治家、最大的在野党——和平民主党领袖。他1954年进入政界,1961年成为国会议员。1973年至1980年期间。
-
作者:徐国建(1)
作者单位:(1)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外国与国际私法研究所
摘要:本文考察了现代商人法学说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评介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法律制度的看法,并对我国和另外几个国家的有关现代商人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作者指出,现代商人法是独立于国际公法和国内法之外的、支配国际贸易合同关系的实体法律。它的渊源主要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统一立法、一般法律原则、国际贸易惯例、国际标准合同等等。现代商人法的适用需要以当事人的明示或默示选择为前提,但也可以因合同本身的连接因素而实现。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了逐渐承认并适用现代商人法的趋势。在我国加快改革...
-
作者:马镔(1);黄小虎(2);周天勇(3)
作者单位:(1)《求是》杂志经济部;(2)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3)东北财经大学《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
摘要:本文联系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和学术思潮的发展,评述了苏星的经济思想以及他严谨的治学作风。文章着重分析评价了苏星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思想: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4.计划与市场;5.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6.住宅商品化和住房制度改革。
-
作者:黄德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摘要: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进程,各国的现代化有着共同的规律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国情与传统决定中国应该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了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必要回顾以往的发展过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且前瞻未来,把握今后发展的规律性。张琢的《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