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雅林(1)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目前各地都在编制体现小康目标的指标体系并制订相应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为增强这一工作的科学性,有必要对有关编制小康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由于人们对"小康"及相关的"小康水平"、"小康目标","小康社会"等概念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在对小康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内在质的规定性的把握上也不尽相同。在指标的设置上大体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单纯采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小康目标的标准;二是在指标体系的内涵和...
-
作者:高华平(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魏晋时期既是"五言腾踊"的时代,也是四言诗创作繁荣与复兴的时代。产生并盛行于魏晋时期的玄学清谈,是造成这一时期四言诗创作复兴的根本原因。玄学清谈所造成的崇尚简约、务求雅致和酷爱音乐的社会风尚,深刻地影响到当时诗人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促使魏晋诗人在选择诗体进行创作时,更多地倾向于简质、雅正和富有"雅乐"性质的四言诗体,从而造成了四言诗在魏晋时期的复兴。
-
作者:张晶(1)
作者单位:(1)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在近几年的中国诗学研究中,韩经太所著的《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以下简称《精神》),是具有理论魅力与研究深度的一部著作。正如书名所示,作者对中国诗学的研究,是置于传统文化精神这个坚实而广阔的基础上的。作者不是把诗学命题与一般的文化现象加以联系比附,而是深化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进行深邃而融通的把握。作者所凝视的焦点,正在于最难把握而又是最高层次的'文化精神'。如果说,'以往的研究,虽则取得了堪称丰厚的成果,但总给人以现象描述多而哲学抽象少的印象'(《精神·导论》),那么,本书则是'一方面从哲学层次上把握民族文化...
-
作者:贾康(1)
作者单位:(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政策演化过程的回顾,阐明了传统体制下实行财政收支平衡政策的合理性,同时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来自稳定、发展、改革三方面的财政减收增支的压力,再加上财税体系自身机制的缺陷,造成了此后财政收支连年失衡。作者通过对财政赤字的扩张效应、排挤效应、利益摩擦缓冲效应的分析,论证了我国财政赤字有别于西方国家财政赤字的特点及其正、负面作用,归纳出今后财政政策定向、定位的要点。
-
作者:王东(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列宁哲学的思想精髓是什么,在当代的历史命运如何?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这显然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张翼星新近出版的专著《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以下简称《命运》),以广泛汲取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这一研究课题做了辛勤开拓,提出了一系列既严谨求实又大胆创新的理论观点。全书十章是围绕着列宁哲学思想在当代成为争论焦点的十大问题展开的。在每一个问题上,作者都首先摆明了原苏联学者有哪些传统看法,西方学者近年来提出了哪些富于挑战性的观点,然后深入具体地阐明了...
-
作者:赵晓雷(1)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
摘要:胡寄窗教授的新著《经济理论歧见的剖析》(以下简称《剖析》),以高屋建瓴之势,对我国经济理论中二十多个长期、广泛争论的热点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各种思想观点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加入这些问题的论争,而在于通过科学的理论分析,揭示在各种争论中哪些观点、概念、范畴有继续进行探讨的价值,哪些是缺乏理论依据乃至理解错误,或是文不对题徒增思想混乱的歧见。综览全书,其主要特点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
作者:董乃强(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是儒家化的立法、司法和法文化。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对儒家的法文化、法思想的认识和评价,竟成了一道十分棘手的难题。最近出版的俞荣根教授的新著《儒家法思想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正是第一部系统地回答这道难题的著作。作者殚精竭虑12载,从新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法律思想史,做出了独到的阐释和论析。通读全书,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五大特点: 1 矫正前失,推出新论。过去研究儒学的主要着眼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研究法史学的主要着眼于法家学派,二者都认为儒家不讲法,没有法思想或只有反对法和法...
-
作者:时宪民(1)
作者单位:(1)深圳行政学院行政管理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个体户的发展在城市社会结构分化与整合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认为,个体户在城市社会结构中已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个体户对国营部门的冲击促进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对个体户的管理引发了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化;此外,个体户的发展还使城市基层社区政府的行为方式及城市社会的分工格局发生了相应的交化。加强对个体户社会整合的研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促使其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作者:王兴国
摘要:1992年,是我国清初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名夫之,1619—1692)逝世300周年。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衡阳市人民政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船山学社于1992年11月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了纪念王船山逝世3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新加坡及大陆各省市和港,台地区学者100多人。提交会议的有专著8本,论文集1本,资料集1本,论文90篇。
-
作者:宋衍申(1)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摘要:方志,是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分支。其源可溯至两汉"地记",清代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被公认为方志学科的奠基人。但是,直到建国以前,方志学研究成果不多,有分量的专著更少。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方志的修纂和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重建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政府也普遍建立了修志机构,方志的修纂和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以空前的规模和气势开展起来。仓修良教授在近年来,一方面参与了修志的实际工作,一方面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从而为他的《方志学通论》(以下称仓著)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仓著问世后,许多专家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