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世瑜(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以对中国传统社会庙会及娱神活动中狂欢精神的考察向“中国人把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压缩到最低限度”之说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庙会及娱神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狂欢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原始性、全民性、反规范性的特征。庙会狂欢具有心理调节器、社会控制安全阀以及维系社会组织、增进群体凝聚力的良性功能,因而,它不但反映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也反映了表现形式的非理性行为具有理性意义这一深刻主题。
-
作者:王晓晔(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建立和完善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现象。尽管政府部门做出了不少旨在禁止各种垄断行为的规定,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以及这些规定本身比较零散、缺乏权威性等原因,禁止垄断行为的努力至今收效甚微。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外国的经验,制定、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我国的反垄断法应当做出禁止行政垄断、禁止滥用市场优势行为和保护...
-
作者:蒙培元(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老子哲学的深层意蕴是着眼于人生价值问题的境界说。老子之“道”不是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绝对的实体,而是实存或实在,是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是由主体性的“德”、通过主体的修养而实现的价值原则、价值本体;“道”不是一物,不是具体的认识对象,因而它不可指称、不可言说,不是感性知觉和概念分析所能认识,对“道”只能体认、体验,也就是由自我的“反观”、修养而实现心灵的超越,达到“同于道”的境界;老子用“婴儿”和“朴”来比喻“道”的境界,这不是向原始自然状态的简单回复,而是指由“守静”的功夫而超越人为的欲望、知识、伦理,...
-
作者:王小盾(1)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系列韵文文体的成因的研究,论证了文学传播方式对其体制变迁的直接影响。作者认为,韵文最基本的功能是记诵功能,其原始体制产生于仪式叙述的需要。《诗经》体是祝颂,比歌、兴歌的产物;楚辞体的结构特征和语助特征来自相和歌唱;赋原是周代乐教中的雅言诵,因“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而与音乐脱离,成为作家文学最早的文体。本文还讨论了铭刻、书写等传播方式对于文体发展的作用,五、七言诗体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乐府的关系等问题。
-
作者:周弘(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改革举措及其对建构中国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社会保障是用“供”还是用“求”来作为制约因素、提高社会行政管理的效率、合理利用私营福利仍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于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提出,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补救模式”仍然应当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中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应加强统一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明确多元化的责任。在当今情况下,实行由政府采用社会保障基金储蓄投资的政策的时机尚未成熟,应将政府的作用严格控制在基本社会保险...
-
作者:赵红洲(1)
作者单位:(1)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摘要:本文考察了科研领域生产关系(科研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讨论了科研生产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科研生产关系与科研生产力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作者指出,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任务,在于调整科研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科研生产力,以达到繁荣科学事业的目标。
-
作者:尚杰(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置于当代西方反传统形而上学思潮的背景中加以考察,通过对逻各斯的历史性危机和德里达理解方式的分析、批判,指出德里达的基本解构战略在于消解“说”对“写”的统治和界线,埋葬源于逻各斯的“意义”,解放一切人为约定的传统规范,重写新的文字;并进一步提出德里达从西方文字的缺陷入手,破坏西方哲学传统,其目的仍在于拯救西方文化的危机。作者认为,德氏理论的合理性在于它抓住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弱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描述意义,而其局限性则在于否定了传统思维方式曾经有过的合理性,经过解构的后现代景观并非人类文化的...
-
作者:王梦奎(1)
作者单位:(1)国务院研究室
摘要:本文从理论的、历史的、综合的角度,分四个部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了高度概括的论述。第一部分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题目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渊源、过程和阶段。第二部分把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作为基础,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五大支柱,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概括了改革的主要历程和基本经验,评估了改革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和任务。第四部...
-
作者:袁影(1);罗明安(1)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外语系
摘要:创立于西方的符号学理论,在本世纪不到一百年的发展史中呈现出了兴旺的景象。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分析和解释问题的理论视角,其研究触角已伸及到社会文化领域的种种符号现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的符号学系列丛书就多达120本,几乎囊括了世界各国的符号学研究成果。与之相比,中国对于符号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丁尔苏博士经六年潜心研究并于最近出版的《超越本体》是一本从哲学的高度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广度对符号意义进行探究的学术力作,对填补我国符号意义理论研究的空白和同国际符号学研究先进水平接...
-
作者:鲁从明(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
摘要:本文认为,张闻天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理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抓住了破除“左”的错误思想的要害与关键,在历史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开拓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