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永平(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摘要:内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之我见——对《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的商榷拜读了陈安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上发表的《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后,本人受益匪浅。但是,对于该文的基本结论,本人并不完全赞同,谨提出一...
-
作者:徐公持(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本世纪内走过了一条由古典型向近代型不断演变的道路,其近代化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00年到1928年,这是学科近代化的起步时期;第二时期为1928年到1949年,这是学科近代化的发展时期;第三时期为1949年到1978年,这是学科统一时期,也是近代化的曲折时期;第四时期为1978年到本世纪末,这是学科拨乱反正和多元化发展时期,也是近代化的再发展时期。作者分别对各个时期的学术观念、学术方法、学科成果、学科人才的状况及特征进行了评析,并对中国古典文学研...
-
作者:陈安(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拙作《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以下简称“拙作”)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发表后,赞同者固多,持异议者亦不罕见。据笔者所知,持异议者的批评意见大同小异,其中肖永平教授提出的四点商榷意见(以下简称“肖文”)具有一...
-
作者:张丰乾(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以及它们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涉及先秦和两汉两个时代的哲学格局,不得不察。本文认为,竹简《文子》的出土证明今本《文子》确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二者从形式到内容相去甚远,不可混为一谈。对比二者的同异,不难发现今本必晚出于竹简本。今本的出现不会早于东汉前期,《淮南子》不可能抄袭今本《文子》,它和竹简《文子》也没有多少直接联系。古本《文子》在流传过程中散佚严重,是后人大量抄袭《淮南子》以做补充,而非《淮南子》抄袭《文子》。《文子》原书当出于战国后期,或者更晚。搞清这些问...
-
作者:曹树基(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由于台湾特殊的生态环境,清代台湾大多数垦号一开始便实行了股份制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台湾垦号确实已具有了资本主义性质。然而,闽粤移民固有的合约制宗族在本土环境中并不能演变出这种具有现代资本意义的土地垦殖方式,在台湾地区的拓垦期结束以后,资本主义性质的垦号也向封建租佃制转化。据此可以认为,在中国特定的人口增长背景和中国产权继承制度下,学者们定义的“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完全没有发展的前景。因此,“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
作者:周有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汉字原来是书写汉语的文字,传播到邻国和国内少数民族,成为书写许多种非汉语的文字,形成一个汉字大家庭。他们学习汉字、借用汉字、仿造汉字,又进一步创造汉字型的字母。本文用宏观的比较方法,对汉语和非汉语的各种汉字型文字(包括19种语言的30种文字),进行综合的观察。
-
作者:卫兴华(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从思想渊源、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客观事实的认知、因果关系的理论推导等三个层面,探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何否定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存在,指出深藏于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经营管理水平上的差别以及与此相关的物质利益要求上的差别这个商品生产的重要根源之一是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的。跟他们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相联系,他们提出的有计划调节的理想必然是理想主义的。
-
作者:杨宜音
摘要: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杨宜音价值观是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一个问题,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李德顺,1996)。其中,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学...
-
作者:蔡(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城市非国有部门的产生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阐释了在二元化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机理。文章认为,无论在比较严重的失业现象出现之前还是之后,国有企业所依托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决定和就业吸纳的传统制度因素,都是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性障碍;而现行的以歧视性就业为特征的政府反失业政策,具有加强传统体制的效果。因此,放弃歧视性就业政策,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
-
作者:李志昌(1)
作者单位:(1)中共云南省楚雄州委党校
摘要:本文认为,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的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这两种资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矛盾将会变得十分突出。在信息社会中,怎样处理好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注意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