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毕肖辉(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分行
摘要:本文认为,企业制度的不同类型,决定着其兼并度及兼并行为的差异。历史地看,随着西方主流企业制度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间的顺序更替,兼并也就由分散、间断趋向集中和持续。现实地看,三种企业制度又是相互并存的。在这种并存结构中,兼并的横向分布呈非均匀状态,即兼并是极化于股份公司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由合作企业和国有企业组成的企业制度补充系列,和由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组成的企业制度基本系列中,兼并的横向分布同样具有非均匀性。
-
作者:曾祥云
摘要:经济哲学:哲学与经济学的联盟——“全国经济哲学高级研讨会”综述曾祥云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经济学学会、空军政治学院、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全国经济哲学高级研讨会”于1998年5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的...
-
作者:张学智
摘要:’98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哲学分会述要张学智1998年5月,北京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作为校庆的重要项目,’98汉学研究国际会议于5月6日—8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与会的中外学者共三百余人,分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考古四个分会进行报告和讨论。其中哲学分...
-
摘要:图书评介社会主义价值的新探索《社会主义价值学导论》,郁建兴、朱旭红著。22.5万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责任编辑:潘邦顺。反省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我们会发现,以往的研究“总是停留在‘空想—科学’二分的思维模式上,价值理性、价值原则不是被...
-
作者:王树人(1,2);喻柏林(1,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
-
作者:罗志田(1)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历史系
摘要:清季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个政治变革,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废科举前,取士的标准已从鼓励新旧学兼通变为新学是尚,与之伴随的参考书籍的变换对印书、卖书、买书及应试者均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科举制废除后,耕读仕进的上升性社会变动取向转变,城乡逐渐分离,在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阶层不复存在。由于政教相连的政治传统中断,政统的常规社会来源枯竭,又缺乏新的职业官僚养成体制,原处边缘的军人和工商业者等新兴权势社群因“市场需求”而逐渐进据政统。而政治、军事群体的社会组成及其行为也...
-
作者:叶坦(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
-
作者:张华夏(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广义的价值概念来自系统(机体)的主体性,广义价值论的创始人是有机哲学家怀特海;系统哲学家们研究了系统论、控制论和自组织理论及其哲学意义之后,提出了自然价值、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等概念;生态哲学家则将这些概念运用于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通过上述历史分析,作者指出,生命系统的“自我”特性(自我利益、自我目的)是它具有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本体论根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广义价值的概念及其逻辑表达式,分析了它的逻辑特征,阐述了广义价值论在生态伦理和社会伦理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作者:王光明(1)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从诗歌本体的立场出发,反思了“新诗”的观念形态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偏颇。文章认为,“白话诗”的贡献在语言变革方面,“新诗”是与“旧诗”相对的概念,它虽然对本世纪的诗歌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较难显示诗的性质与价值。中国诗歌的写作应立足于现代汉语形态,在解构与建构的双重互动中,寻找自己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
作者:纪宏(1,2);刘扬(1,2)
作者单位:(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系;(2)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
摘要:本文论述了统计学及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及其发展过程,认为统计学是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数量表现、探索统计规律的方法论科学,而认识论、概率论以及统计应用领域中的相关学科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统计指标法、统计观察法和数据分析法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方法。文章认为,建设起中国的“大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