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瑞龙(1,1);周业安(1,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单纯依靠放权让利很难优化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应当通过控制权的合理配置硬化企业的约束机制,使之与相应的激励机制相匹配,达到权责利的统一。重新设计相机治理机制,就是要通过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改变现实利益格局,确保在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有一套合适的制度安排确保控制权的顺利让渡,实现对企业决策者的有效约束,保护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完整的相机治理机制包含三个要素:相机治理主体、信号及相机治理程序。国有企业“失控”实际上是相机治理机制的“失灵”。本文设计了国有企业的相机治理机制,并分别就相机治理主体...
-
作者:姜波克(1,2);李心丹(1,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2)东南大学金融系
摘要:本文认为,货币替代会严重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效力、削弱政府税基、引发资本外流,对中国来说,还会减缓甚至中止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进程。文章对我国反货币替代政策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分析,提出为了抑制货币替代,必须提高本国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和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
-
作者:俞可平(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
摘要: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并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有人说,7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正义,80年代则是社群主义者的社群。在90年代,正义和社群同时成为政治哲学的主题。社群主义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理论范式上都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明显的对照。本文集中考察了社群主义的政治哲学,包括权利观、公益观和国家观。限于篇幅。
-
作者:白钢(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指出,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础性权力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在10年的实践过程中,农民群众积极进行制度创新,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现行村民自治的法律框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自治的发展,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依据大量资料,围绕着村委会选举、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重要制度,论述了村民自治法制建设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及其配套法规的具体意见。作者认为,加快改进村民自治立法工作的进程。
-
作者:杜恂诚(1)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考察了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体制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这一体制运作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由于缺乏稳定的社会条件,不具有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民国时期的财政划分徒具形式。
-
作者:应必诚(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文章从争论最多的“尺度”问题入手,论证人的对象化的劳动实践,就是把主体人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创造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理想的实用对象和审美对象。文章还指出,美的问题不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强调要区分物的物质属性和物的价值属性,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关系中的存在物,它以意义、价值的方式存在。另外,文章还认为,功利的善和愉悦的美都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只有对象中有活生生的人之感情的形象显现,才能成为审美感受。
-
作者:古风(1)
作者单位:(1)延安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探讨了意境理论现代化的基本情形和特点,梳理了意境理论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分析比较了外国文论中的“类意境”范畴,并就意境理论的世界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作者认为,意境理论是古代的,也是现代和未来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作者:郑耀东(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
摘要:本文认为,通货膨胀加剧一般对应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过度的货币供给不仅造成持续性通货膨胀,同时产生的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为通货膨胀推波助澜。通货膨胀的货币流速效应分为绝对加速效应和相对加速效应。国际比较和中国的例证说明,V0、V1、V2同时出现持续性绝对加速效应,将诱致螺旋式或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与货币流通速度V0、V1、V2均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对应着一个货币供给当量。
-
作者:叶秀山(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有”“无”问题涉及形而上学基础,也涉及海德格尔的全部思想。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万有之“有”,不知问“无”,而万有之“有”实为一个抽象的思想体,世间并无此种思想体,有的是可无化万有又可成就万有的“无”。因为世间是人的世间,而人就是海德格尔的Dasein,即会死者。因此,人的存在是生生死死的存在(过程),“生”是“有”的根据,而“死”则是“无”的“龛位”。因“生”而展开出(有)一个世界,“生”着同时就是“死”着,这个世界又是(有)一个“无”。作为“无”存在,意味着作为否定(无化)了一切存...
-
作者:周光庆(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王弼通过重新解释《老子》,成功地融合儒道两家思想,从中阐发出新的本体论哲学。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王弼创建的新的解释方法论的内涵、性质与功用:一、辩名析理与得意忘言——相辅相成的语言解释方法;二、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自上而下的解读模式;三、触类而思与复守其母——相互依存的心理解释途径。三者各有分工、各有所宜,而且相互贯通,相互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