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汉东(1)
作者单位:(1)中南政法学院
摘要:本文指出,自90年代以来,中国诸区域在新传播技术与新国际经济程序的推动下,加快了著作权制度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香港、澳门的相关制度在“保持基本不变”的同时还面临着“本地化”的重要任务。由于两岸四地历史与社会的差异,诸区域在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宗旨与体例、具体原则与制度等方面既表现了某种趋同,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文章在详细比较和分析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实现协调中国区际著作权制度的设想。
-
作者:张风雨(1)
作者单位:(1)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口中心
摘要: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
-
作者:丁伟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论学,即关于治学之道的议论,是黎澍的一项重要思想成就。其精髓就是提倡解放思想,破除现代迷信、新蒙昧主义、新奴隶主义以及新老教条主义,坚持学术自由,坚持实践检验标准,致力于发现、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黎澍身体力行,毕生倡导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屏弃一切形式的本本主义。他从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在科学的道路上奋进不已,探索不止。黎澍认为,充分的学术自由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前提,因而必须建立一种适宜的自由的学术环境,创造一种讨论学术问题的高尚风格;
-
作者:金吾伦(1,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时代特征、时代问题的科学把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以及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邓小平关于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是和平与发展,关于抓紧时机发展自己,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和思想,无一不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当今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集中体现和表达了当今时代维护和平、追求发展、锐意改革。
-
作者:吕世伦;孙文恺
摘要:美国种族批判法学述评吕世伦孙文恺美国的批判法律研究运动(CriticalLegalStudiesMovement,简称CLS)诞生于本世纪70年代。这一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批判法学者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批判的深入,...
-
作者:于幼军
摘要:本文论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与各民族、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标准,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这对于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正确把握了“历...
-
作者单位:(1)香港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诗与散文同时诞生,但韵文的出现却远远后于散文。虽然商代已出现同字(音)相协的“前押韵”形式,但同韵相协这种真正的押韵形式乃萌芽于商周之际,而成熟于西周中晚期,与叠音构词、双声叠韵构词等其他声韵复叠形式大致同时发生。至此,汉语诗歌完成了从原始艺术向早期古典艺术的转变,中国第一种古典诗体——四言体也就成熟于此时。这是文学本体意识觉醒的开始,也是真正文学创作萌芽的标志,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韵文“成熟度”的认识,反过来为鉴别上古诗文真伪以及铜器铭文的分期断代。
-
作者:黄时鉴;龚缨晏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对英国学者吴芳思因马可·波罗游记中未提到长城等中国事物而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观点进行了辩驳。文章认为,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长城,至魏晋以后已失去了标志疆界和防御外敌的作用。到了元朝,长城建筑已破败不堪。元代以前,长城在欧洲根本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是中国的重要象征。因此,马可·波罗书中未提长城是很正常的事情。长城被当做中国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作者强调,要说明马可·波罗为什么会“漏写”一些关于中国的事物,首先必须考察这些事物在当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又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已成为当...
-
作者:车丕照(1)
作者单位:(1)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摘要:本文认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由政府控制所引致的国际冲突可分为管辖冲突和非管辖冲突。管辖冲突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国家管辖权种类的不同,而且即使各国对同一类型的国际经济交往行使同一类型的管辖权也不能完全排除管辖冲突的可能性,特别是由于保护主义管辖权的出现更使得政府控制方面的管辖冲突复杂多样。至于政府控制方面的非管辖冲突则不是有关国家的权利上的冲突,而是利益上的冲突,它产生于国家之间的利益的不一致。对于管辖冲突,可以采取协议划分管辖权、管辖让步、确立属地管辖优先原则等方式加以解决;对于非管辖冲突,则可以...
-
摘要:图书评介董辅的经济发展观董辅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8.5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责任编辑:万一。《经济体制改革研究》,79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责任编辑:李宪魁。《改革与发展——论大转变中的中国经济》,20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