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宁;刘利
摘要:纯净学风与文风促进语言文字学健康发展——北京语言文字学界关于学风与文风专题座谈会综述王宁刘利语言文字学是一门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极为密切关系的学科,它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文化的传播和人们社会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它是一门受到社会广...
-
摘要:图书评介超越传统《论中国古代社会与传统哲学》,周继旨著。34万字。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责任编辑:方国根。对传统儒学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扬弃,以之作为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要步骤,是摆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须完成的任务。周继旨先生的论...
-
作者:徐安琪(1,2);叶文振(1,2)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厦门大学经济系
摘要:本文在对婚姻质量进行定义的基础上,以1996年对上海、哈尔滨、广东、甘肃6000多位已婚男女的调查资料,用因素分析法对我国转型期的婚姻质量进行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综合度量,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出影响我国婚姻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夫妻对物质生活和性生活质量还不甚满意,但他们对婚姻关系的自我评价甚高且双方凝聚力强,“60%的中国婚姻是凑合型的”观点应予否定。对婚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居住地、年龄、婚前感情基础。
-
作者:唐钧(1)
作者单位:(1)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鉴于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日趋突出及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在改革攻坚阶段,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为此,作者在回顾这一制度初建情况的基础上。
-
作者:慈鸿飞(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论述了20世纪前半期华北地区(晋、冀、鲁)农村商品的长距离贸易、地方市场贸易、农村集镇和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据此对以往有关学术观点提出质疑。作者认为,20世纪前期华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
作者:李炼(1)
作者单位:(1)广西工学院管理工程系
摘要:我国学术界和有关部门普遍认为,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对我国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是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的结果。本文认为,我国企业中存在的低价竞销行为才是导致国际反倾销诉讼的根本原因。文章从法律的角度,评述了我国的反倾销对策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充分肯定国际反倾销法作为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依据实证材料,分析了我国反倾销对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在我国加速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反倾销法律体系。
-
作者:李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各国对教育和培训事业的改革和加强、对微观企业制度和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的变革、经济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等诸多方面来看,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再次显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阶段性特点,即信息业正在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部门,工业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转化。为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制、组织形式和规模结构、运作方式和管理体制诸方面都有所革新,同时各国也都在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尽管这些改革和革新必将导致各国...
-
作者:汤一介(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辩名析理是郭象注《庄子》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魏晋玄学通用的方法。本文从辩名析理与魏晋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着手,分析了辩名析理这一方法的基本内容、产生的学术背景、时代特色及郭象的具体运用和这一方法在郭象构筑其“崇有”“独化”思想体系中的意义。作者提出,通过对中国传统注释经典方法的研究和梳理,总结发展出可与西方现代解释学对话的。
-
作者:曾毅(1,2);舒尔茨(1,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2)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
摘要:本文运用生命表分析方法和罗吉斯特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对生育率的影响。作者指出,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前期(1982—1984年)削弱了较早实行改革地区的生育控制。而在后期(1985—1987年),则使较早实行改革地区的生育控制相对得到了加强。与较晚或未实行改革地区相比,较早实行改革的地区在1985—1987年间因计划生育政策放宽引起的生育率回升幅度较小,有的甚至继续下降。作者对于这一实证研究结果给予了理论上的解释。
-
作者:杨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屈原的《天问》就是“天”在这里作为游离诸多责任纠缠的发问主体和屈原的代言人,以理性解构神话和重评历史,又以诗性智慧重组时空形式。《天问》的诗学机制和结构形态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汲取了楚国祠庙壁画表现形式的养分,创造了一种处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双构性诗学结构形态。这是一个综合了时间顺序和寓意结构的与天人之道相通的宏观结构。作者据此对《天问》的内容、特别是历来令人备感困惑的若干片断进行了梳理,具体剖析了《天问》的寓意结构和时空联结方式,指出《天问》难免存在“错简”,但不能在没有可靠证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