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厉以宁(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经济系
摘要:本文原载《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八○年第六期。本文着重考察了教育同社会就业、国际收支、收入分配、财政平衡等问题的关系,阐明了教育对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必须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较大幅度地增加教育投资的主张。本刊选载时,曾请作者略加删节。
-
作者:周良霄(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论述忽必烈即位以后,在迅速改变蒙古旧有统治制度和实现全国大统一中的历史功绩,以及他后期逐渐趋于消极、保守,给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后果。但后者在他一生的事业中只占次要的地位。我国建国以来,学术界对忽必烈评价问题,尚未进行过深入的讨论,希望通过此文的发表,有助于讨论的开展。
-
作者:刘奔(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认识论的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同哲学基本问题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只有明确二者的区别,才能认识二者的内在联系。把认识的主体等同于精神,把认识的客体等同于客观存在,把主体—客体关系等同于精神与物质关系,都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甚至导致哲学路线上的偏离。
-
作者:吴宣恭(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经济系
摘要: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就生产资料所有制能不能独立出来,同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相并列问题,展开了争论。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所有制范畴的内涵,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有决定作用。文章不同意孙冶方、林子力等同志的一些观点,主张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作者:王积业(1)
作者单位:(1)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刘国光著《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一书做了评介。认为该书在研究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与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时,强调社会主义再生产应以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特征,以提高经济效果为主要手段,有现实意义;在探索速度与比例关系时,分析了安排两大部类投资比例、扩大再生产速度与平均消费水平的各种可能结合的情况,有独到之处。此外,该书对扩大再生产公式、对固定资产再生产,也作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
作者:许兴亚(1)
作者单位:(1)河南师范大学《资本论》研究室
摘要:关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问题,《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资本主义生产中,……I(v+m/x)必须总是小于Ⅱ(c+m),其差额就是第Ⅱ部类的资本家在Ⅱm中无论如何必须由自己消费的部分"(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作者:应必诚(1)
作者单位:(1)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必须完全按照抄本的原样,而不同意《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已卯本序》中提出的作某些删改的处理办法。在论述中,并对《论庚辰本》中有关《庚辰本》和《己卯本》之间的关系的论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作者:诸葛计
摘要:一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一日,中美两国学者在北京举行了自宋至一九○○年中国社会及经济史的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协议的一九八○年交流项目之一。中国方面参加讨论会的代表团正式代表二十人,列席代表十人,团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严中平教授,副团长是北京大学历史系邓广铭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毓铨教授;
-
作者:陈真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刊登的《试评三本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一文,讲到南方本,肯定了它的特点,又认为:"但在理论分析上,还有拘泥于过去一些现成结论的情况,新意不多。"我们觉得这个评论不完全符合事实。
-
作者:许毅(1);陈宝森(2)
作者单位:(1)中国财政学会;(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
摘要:对于物价问题,我国学术界有三种观点。本刊一九八○年第三期、第六期分别发表的肖灼基、黄达同志的论文,反映了两种观点。这篇论文是又一种观点。本文认为,稳定物价的方针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它不是主观随意决定的,而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具体运用。稳定物价不是冻结物价,而是在零售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对不合理的比价关系进行调整。在正常的条件下是以"稳"为前提去"调";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时是以"稳"为目标,"调"而后"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以自觉地组织生产和需要的平衡以及财政收支的平衡,因此,只要搞好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