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佩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长期以来,认为《资本论》的方法是"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相一致"的论点,在我国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马克思本人并未把"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相一致"作为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一条原则。本文并结合《资本论》中存在的大量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不一致的论述,说明了二者的关系。
-
作者:王鹏令(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分析黑格尔哲学的中介概念入手,试图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中介概念各种含义的规定及其客观基础,以及中介概念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把握中介概念有助于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有助于克服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上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本文认为,任何一个对立统一物,都是包含众多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差别关系的复杂系统,而"对立"则是其内部各种差别关系中最尖锐或最发展的形式。统一物内部非本质差别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对立面之间中介环节存在的普遍性,决定了对立的相对性。因此,把握对立面之间的中介,就成...
-
作者:牟世金(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原道"和"宗经"相结合的观点是《文心雕龙》总论所提出的基本主张,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观点;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以"衔华佩实"为核心,以研究物、情、言的相互关系为总纲组成的。本文认为刘勰此书是完全着眼于文的文学理论巨著,不同意《文心雕龙》的指导思想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的说法,并据此对"玄圣"等称谓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作者:周云之(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研究室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两年来国内出版的十一本形式逻辑著作中对排中律的论述,认为普遍存在一些误解和混乱。文章指出,排中律的作用仅仅是也只能是:在一对矛盾判断中,确认其中必有一真,而不可能明确断定其中的一真;排中律所要求排除的,仅仅是对同一判断既否定其为真又否定其为假的"两不可"思想,而并不排除既不断定其为真又不断定其为假的"不明确表态"。
-
作者:何祚榕(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编辑室
摘要:本文认为:能动性即主动积极的起动力作用的活动性能;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的能动性,也承认精神的相对能动性;能动性也是实践所具有的特性;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其能动性包括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本文不同意吴建国、崔绪治两同志认为"必须从实践的特性中剔除能动性"的观点。
-
作者:王永江;杜一;汪盛熙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包括建立合理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为了正确认识现行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探讨正确的改革方向,北京地区部分经济科学工作者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中旬开始,对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改革问题,进行了十多次讨论,现将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各种观点简介如下。一。
-
作者:李绪基(1)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政治系
摘要:读了贵刊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的冯建辉同志写的《我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考察》一文后,有两点意见,提出来供参考。 (一)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和选择井冈山做为根据地的时间问题。
-
作者:郑林庄(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研究所
摘要:在如何发展我国农业,特别是怎样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问题上,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本文参考外国经验,结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投入农业生产的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力提高各项资源的综合生产率,即文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效率,而不应只强调提高土地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吴建国、崔绪治同志的《坚持实践观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一文之后,相继收到湘潭大学七七级学生林平、龙跃同志和上海市江浦第二中学政治教员张凌云同志的来稿,提出异议,现综述如下:
-
作者:邱汉生(1);黄宣民(2)
作者单位:(1)人民教育出版社;(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一《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刊登的《张载理气观析疑》一文是一篇精辟的论文。深入探讨一个问题,根据材料认真分析,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读后的感觉是,它平实而又深刻,有独到见解,令人耳目清新。此外,我还想说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