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志锐(1)
作者单位:(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强调卦是由蓍决定的,在《周易》中蓍与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研究《周易》不能轻视蓍。蓍,实质上是用数的奇偶对立统一的变化法则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试图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模拟物。为了证明这个模拟物的有效性,在筮法的内容里又建立起数——卦——事物三位一体的结构,并利用数的分合运算关系而组成了一幅数的"世界模式图"。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这种"模式"结构自然是不科学的,但在这个形而上学体系中却包含着合理的内核,即揭示了数的奇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并企图用它去说明事物的普遍规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天才地猜测到事物的矛盾运动规...
-
作者:卞敏(1)
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是对本刊一九八○年第六期上发表的黄(?)森同志文章中'关于辨证法的体系'一节的商榷。本文认为,从辩证法体系的角度来分析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辩证法十六要素是正确的,但仅仅把前七条看作是体系的雏形,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把十六要素综合起来考察,才能看出列宁对辩证法体系雏形的完整设想。
-
作者:郑择魁(1)
作者单位:(1)杭州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阿Q正传》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喜剧性和悲剧性的交融。作者从《阿Q正传》引起读者由笑到悲愤的心理过程谈起,分别论述了阿Q的喜剧性格和悲剧命运,进而探讨了这部优秀作品的悲喜剧交融的特点。本文认为,阿Q的每一个喜剧性行动中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因素,而阿Q的悲剧又是通过喜剧性格的发展而构成的。
-
作者:张泽厚(1);陈玉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人口结构方面研究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人口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作者认为,我国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而且表现在人口结构的不合理上。因此,要切实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除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外,还必须对人口的各种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作者依据对我国人口结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调整我国人口结构的初步设想。
-
作者:陈超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了谷苞同志的《新疆维吾尔族族源新探》一文,引起了新疆史学界的重视。围绕新疆维吾尔族的族源问题,在一九八○年年底新疆史学会召开的学术年会上,有二十余人作了口头或书面发言,现将部分意见综述如下。一、新疆维吾尔族源于古代哪些民族谷苞同志认为,丁令、铁勒和回纥是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而被维吾尔族融合了的原来居住在南疆的各农业民族,也是构成维吾尔族族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来说。
-
作者:刘全复(1)
作者单位:(1)山东省昌潍师范专科学校政治系
摘要:本文考察了经济基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指出:起初它是一个笼统的广义的概念,泛指整个物质生产;后来马克思把它分解为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而形成单指社会的狭义的概念;今天由于客观历史过程的进展,要求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中去理解和研究它,应恢复其广义性。
-
作者:黎鸣(1)
作者单位:(1)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本文根据马克思曾经预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将是一门科学"的思想,对当代自然科学上的重大成就如何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相结合、如何利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来推动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表述语言的科学化进行了探讨。作者提出了关于"一体化"结构模式的设想,提出了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共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拟化形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若干意见。这里说的拟化,是指原则性观点具体化、模式化;模糊性概念明确化、定量化。
-
作者:陈依元(1)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
摘要:读了《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五期上刊登的杨适《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一文,我对文章中的观点以及杨适同志的勇于探讨精神极表赞同。但有几点仍想补充。一、杨文谈到了黑格尔提出否定之否定的本体论根据和哲学史根据,据我看,还应加上一个认识论根据。在黑格尔逻辑学中。
-
作者:汪子嵩(1)
作者单位:(1)《人民日报》编辑部
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将"本体"作为哲学范畴加以分析论述的人。在他的著作中对"本体"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在《范畴篇》第五章中,他认为具体的个别事物是"第一本体",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二)在《形而上学》第十二卷中,他认为"努斯"——神是最高的本体,黑格尔称之为"最高的唯心论";(三)《形而上学》第七卷认为事物的本质——形式是"第一本体"。本文试图分析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变化情况,说明他是怎样在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动摇的。
-
作者:道布(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摘要:《云南王藏经碑》是现存珍贵的元代蒙古文碑刻之一,对研究蒙古史、蒙古语言史和文字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参考有关文献资料,从语文学角度,对这件碑铭重新进行考释,弥补了前人的不足,纠正了一些舛误。